关注光伏产业发展动态的人士最近都会发现一个现象:薄膜电池市场近期风起云涌,国内外各大企业对其态度、动作不一,一部分企业纷纷调整其薄膜电池计划,或停顿或整顿;而另一部分企业则大举动作、加大投入与合作。这些都使得整个薄膜行业呈现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两极分化状态,薄膜电池市场再次成为光伏业内关注和争议的焦点。薄膜电池的市场份额在各大光伏企业们的不同动作下开始游走转移,或隐忧缩小或蓄势扩张,各大企业为什么“动”薄膜?又为什么动作不一甚至相悖?为了解最新情况,本文通过对薄膜电池市场的动态跟踪,首先根据业内企业不同动作,可明显区分出背道而驰的两派,在这里我们姑且称他们为“海水派”与“火焰派”。
薄膜市场两极分化明显
喊停派(海水派):金融危机后晶体硅市场又迎来一个高速扩张期,多晶硅产能释放、行业瓶颈突破、薄片化技术推动成本下降,转换效率稳步提升,晶硅电池强势保持着其主导地位。而之前地位有所上升的薄膜电池此刻却受到来自晶硅电池的逼迫压力。这样的变动,让一些光伏大鳄们,如美国应用材料、Signet、Solyndra、尚德电力、日本三洋等企业纷纷调整其薄膜电池计划。
1、美国应用材料:美国应用材料日前宣布重整其能源与环境解决方案(EES)部门,并不再对客户销售SunFab薄膜太阳电池制造设备整合产品线。该公司称今后会将重心放在晶体硅电池设备事业上,这将造成其全球400~500名员工的工作职能转移。
2、尚德电力:8月尚德电力计划对其在上海的生产基地进行彻底检修,使其专注于晶体硅太阳电池的生产,尚德“千兆瓦太阳能产业基地”计划中也并未见薄膜电池的产能规划。作为公司结构调整的一部分,非晶硅薄膜生产线将会被关停,这给尚德第二季度带来5000至5500万美元的非现金亏损。
3、日本三洋:近日,松下宣布全盘接手三洋电器,接着三洋宣布暂缓该公司生产薄膜太阳电池的计划。
扩张派(火焰派):尽管薄膜电池行业的先驱们如美国应用材料、Signet开始叫停薄膜项目以退出他们认为目前相对不利的战场,还有一些大企业如尚德、Solyndra也纷纷或调整或暂停其薄膜电池生产计划,但薄膜电池市场依然有相当多的企业热情似火,在扩张的道路上坚定不移,代表企业如正泰太阳能、保定天威、东莞宏威、瑞士欧瑞康、日本夏普、意大利Enel、美国杜邦等。
1、欧瑞康:与应用材料一样可以提供一揽子设备生产线及服务的瑞士欧瑞康,此次在对待薄膜电池的举措上就与应用材料完全相反,他们不仅将继续朝Micromorph硅薄膜技术蓝图目标迈进,并期望于2010年底前达到硅薄膜制造成本0.7美元/W,确保以这样的价格优势在硅薄膜太阳能市场的占有率能持续扩大。
2、正泰太阳能:8月9日,浙江正泰与欧瑞康联合宣布了一项对欧瑞康太阳能薄膜生产设备的采购协议。根据这项订单,正泰的产能将从目前的30MW在今年提高到75MW,产能的扩增将包括使用新的组件材料和薄膜行业最新的工艺创新,这项采购是正泰在未来将薄膜太阳能组件产能提高到400MW的关键一步。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高效串联节非晶和微晶硅薄膜组件的大规模生产商,正泰太阳能已经可以向多个领域、不同应用的客户提供产品。
3、日本夏普、意大利Enel、欧洲STMicroelectronics:日前,日本太阳能巨头夏普(Sharp)、意大利最大能源公司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和欧洲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STMicroelectronics决定携手进入薄膜市场。据了解,这三家公司共同组建了一家叫3Sun的合资企业,预计在2011年下半年开始生产。这家薄膜太阳电池制造商计划首期产能为每年1603MW,预计2011年初投产运营。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