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日子里很重视太阳能电站的一切,而忽视了上游的硅料、技术及生产中的一些 细节。现在扩充下自己的知识面。
今天读了一篇关于IBM研发薄膜的一篇文章(点我,来自 Photovoltaics World)结合以前的采访及写作,有所感悟。
摘译原文部分内容:
——————————————————————————
IBM 在光伏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自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主要专注于硅基电池片;近几年他们开始关注薄膜。他们正在寻找一种低成本的薄膜沉积方法。
……
经过NREL确认的电池片效率为9.6%,短期的目标是用12-18月的时间里达到13%,这可以确保组件的效率为8%-9%。同时项目负责人David Mitzi表示,没有理由显示这种技术能达到铜铟镓硒的20%的记录……
但是IBM并不像进入光伏生产的领域中,他们打算转让技术。
IBM的技术是采用了另外的一种地球上富集的矿产(copper, tin, zinc, sulfur, and selenium — aka, Cu2ZnSn(Se,S)4))。这就解决了碲和铟的稀有问题。并且其声称,该原材料也是来自于锌提炼的副材料。
值得指出的是,该技术采用仅仅是替换了常规多元化合物薄膜电池中的几个原材料,但这种新型薄膜电池的精妙之处在于独特的制作工艺。常规的薄膜电池在制造过程中涉及在真空状态下的气化喷涂和沉积,而这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来实现;米兹和同事则大多是在液体和粒子的混合状态下进行操作,比如铜和锡是液态,而锌是粒子状态,这在电池制造过程中将大幅降低浸渍、喷涂和隙缝浇注的成本。(点击我,SolarBE.COM 相关报告)
关于技术,我这边确实没有什么可评价的但是在我过的光伏行业中和实验室新技术之间,还有很大的鸿沟。虽然表面上我们解决了所谓的”两头在外的尴尬”,但是在技术方面我们并没有独立,而这就导致我国光伏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购买技术和设备。一些我看到的现象:
- 最低端的组件生产设备,国内基本上都能生产。但是在阳光模拟器及层压机等领域。国外的3S, 博可,SPIRE等还是很受认可,特别是大型企业的认可。
- 电池片的生产设备,国外的水平还是相当高。DEK,等。
- 多晶硅生产设备,GT SOLAR的霸主地位短时间内难于动摇。
- 多晶硅生产上,国外的老牌生产商在成本上还远远领先于我国水平。
- 薄膜领域,应用材料与欧瑞康将有志于进入该领域的中国企业分成了两派,占据绝大多数的份额。
在国内的一些光伏技术论坛中我也认识过一些国内搞光伏相关研究的科学家,我觉的他们的研究课题也是相当厉害的。但是在国内他们和生产及企业就离得非常远。国内的生产商宁可选用国外的设备也是有原因的,技术与生产的转化是需要时间的。而企业是以最大化利润为最终目的的。这方面国内的薄膜设备生产商确实不如欧瑞康与应用材料。
而本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呼吁大家关注我国的实验室与生产的衔接及其体制问题。(不过某位有识之士受我的文章启发而综合各方作出一个叫”第二太阳的公司”那就再好不过了)
在经过First Solar的相关文章和媒体会议后我逐渐对这个公司产生了更多的佩服。这个公司确实是前沿水平及高超融资能力等各方面高度融合的产物。今天不谈他们的资本运作的能力,说说他们在生产与技术的结合方面的一些过人之处。
首先,请大家看一个人的简历:
Bruce Sohn (宋博思) (First Solar 总裁)
宋博思先生于 2007 年 3 月加入 First Solar并担任公司总裁一职。在加入First Solar以前,他曾是英特尔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并于 2003 年起任职 First Solar 董事会。在英特尔工作的 24 年里,宋博思先生领导了该公司对尖端半导体技术的开发与制造。宋博思先生曾参与五座半导体生产厂的创建,管理英特尔全球最大的两家半导体生产厂,并担任英特尔”转向 300mm 晶圆”项目的项目经理。
宋博思先生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并获得了钟纳 (Jonah) 认证。在学术领域,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等多所学术院校担任客座讲师,并在高科技领域发布了多项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约束理论在半导体生产线的应用、高容量工厂设计、硅表面缺陷、氧气吸附、栅氧化层质量、晶体管设计和统计实验设计等。
作为总裁,宋博思先生在First Solar具体负责技术开发、制造、推广、质量、销售、环境,健康及安全(EHS)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和全球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工作。
宋博思先生独创的智能复制技术,是FIRST SOLAR 在光伏行业市场最火爆的几年里迅速扩产的基础。他的履历是一个从高端技术的研发到企业量产的顶尖人才的典范。
而曾经在计量院组织的一个会议中与我国的一些光伏技术领域的专家取得联系。相关专家表示,他们的科研成果被企业采纳的很少。这其中当让是原因种种。
生产,我们已经做得这么好了。而设备及相关专业研究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而衔接这一切的是技术。但是提到技术,我们就会想到了曾经市场好的时候在大厂工作过的技术员被周围的小厂挖来挖去。但是技术只是指的这些吗?
不过可喜的是,尚德英利分别推出了冥王星计划和熊猫计划。各个光伏实验室迅速建立起来。
好的技术拥有强大的力量,甚至改变整个行业。但是我们在于充分利用这些技术的努力上做得还似乎不够。
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