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河北省光伏电池产量约140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约250亿元,分别增长150%和25%,从业人员约2万人,已是全国光伏产业第二产出大省。”河北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协会秘书长曹延英介绍说,在全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去年以来各行业加大光伏产业投资,全省1亿元以上项目20余项,其中5亿元以上13项,涉及多晶硅提纯、单晶硅拉制、晶硅电池切片等领域。
与此同时,全国涉及太阳能的生产企业也已达3000多家,产业聚集格局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五大光伏产业集聚地。“一些省市把光伏产业作为立省产业,举全省之力予以支持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发展速度很快。” 曹延英告诉记者,相对而言,我省投资环境与沿海和中西部省区有较大的差距,一些企业已出省发展,这势必将对河北光伏产业的现有优势形成一定冲击。
河北省虽然拥有保定英利、晶龙集团2家国际知名企业,另有廊坊新奥集团薄膜太阳能电池和保定天威保变薄膜电池,光伏产业链条相对较为完善,全国总体实力排名第2位,有实力参与国内外竞争。“但省内产业激励和扶持政策滞后于沿海和中西部省份,制约了河北省光伏产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曹延英认为。
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北省具有优势的企业主要是晶龙集团和英利集团,多数中小规模企业是近一两年才起步的,企业之间规模差距较大,缺少一批骨干企业作为产业储备后续力量,产业集聚效应不足,全省产业整体合力和总体规模尚不能在国内称雄。而江苏省,除了无锡尚德公司外,还有一批较大规模的骨干企业,2012年全省光伏电池规模将达到10000MW,超过河北1倍。
河北省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协会专家建议:“河北省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成立河北省光伏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建立由省政府领导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信产协会等部门参加的省光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从而确定我省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研究制定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形成加快光伏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合力和动力;加强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发挥产业基地的示范、带动、辐射和集聚效应,落实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完善产业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做强一批有优势的重点企业,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成长性好的创新型企业;发挥各市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形成重点领域的集群发展优势。
“同时,要用足现有政策,支持光伏企业加快发展。”曹延英认为,应贯彻《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支持多晶硅生产项目建设,对已批准立项的并开工在建的生产项目,继续贯彻落实相关支持政策,保持融资渠道畅通,尽快形成产能;把符合条件的光伏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企业,用足国家已经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以及省内各地在园区开发、提升民营经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努力为企业在生产用地、用电、用水及税收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条件,促进企业的发展;积极争取实施国家支持的“金屋顶工程”、“金太阳工程”(地面并网电站)示范工程和“金月亮工程”;借鉴江苏省经验,启动光伏电站市场,制定上网电价,由部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和利用光伏电能后节约常规电能的同量成本,作为光伏电站并网电价补贴基金;设立专项发展金,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在企业为主、政府指导、协会推动基础上,建立光伏产业联盟。在市场化基础上,支持产业链之间的企业进行垂直整合与并购,鼓励龙头和骨干企业代管或领办中小企业,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适应光伏业的发展方向,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