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将是《京都议定书》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世界转向低碳经济的标志,而中国的光伏产业将从中获得机遇。
环境和全人类未来发展的讨论,无疑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焦点。当然,这当中也充斥着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未来气候领域主导权的争夺、碳交易的定价权争夺等等都让哥本哈根这座童话之城有些面容模糊。但是,应对气候未来变化、挽救人类生存环境的大势不会逆转。
光伏扮演低碳减排大角色
低碳经济的实现,关键要落到能源上来——减少黑色化石能源利用,包括增加绿色清洁能源的使用和降低能耗。可以肯定地是,不管世界各国在丹麦首都达成怎样的协议,减排的实现最终会在新能源领域找到出口。
碳减排的压力不断上升,意味着清洁能源的前景会看好,而现在主要的清洁能源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和太阳能中,太阳能的发展前景最为看好。
以2008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5000多兆瓦来说,不过一个大型水力、火力发电站的装机容量。虽然说直到今天,光伏产业规模并不是特别大,但是由于其环保、低碳特性,一直受资本市场追捧,而且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一直保持了高成长性。2000年以来,全球装机容量平均每年增长42%。2004年德国市场启动、2008年西班牙市场发力,增速更是高达77%和132%。
进入2009年以来高速增长的光伏产业,因为受金融危机等影响,发展受到挫折。有权威市场调查机构预测,2009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将下降32%,至3500兆瓦;而相关销售收入下降40.2%。从目前各大生产厂商出货量萎缩的情况来看,今年全球装机容量会有所下降。
然而,对于光伏产业,冷或许只是暂时的。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政策推动产业的力度必然会加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家都计划在10年内,将总能耗中新能源的比例从个位数上升到两位数。
由此观之,随着未来的碳成本越来越高,光伏产业的前景也同样看好。从2010年起,光伏装机容量的发展速度会超过目前42%的年平均速度。阿特斯太阳能集团公司总裁瞿晓铧指出,未来10至20年中,全球重点地区的太阳能发电将会超过10%的份额。
中国光伏借力哥本哈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推动与全球市场的加速发展,中国光伏产业的利好前景已然清晰。
12月7日,中国太阳能电池龙头企业英利绿色能源宣布,其已与德国主要太阳能产品供应商Payom Solar AG签订一份51MW的太阳能电池片销售合同。德国是欧盟最大的单体太阳能市场,也是中国太阳能产品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按英利2009年的产量计算,51MW意味着英利绿色明年十分之一左右的产品已有保障。英利方面表示:“世界最大的光伏电站也不过46MW,而且,这51MW只是一个客户向一个厂商下的单。”
在全球光伏市场回暖的背景下,中国多晶硅生产商赛维LDK,与全球最大的电池片生产商德国Q-Cells的解约风波,也引来了和解的契机。12月6日,LDK和Q-Cells联合宣布,两公司达成协议,将继续履行双方之前签订的10年硅片供货合同,同时还把合作领域从硅片扩展到电池及其组件。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技术创新取得非常大的突破。数年前我们不敢称自己是光伏技术大国,但现在,我们跟世界的差距越来越近了,某些技术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小峰表示,现在中国已经有生产成本低至15—25美元的公司,生产完全没有任何污染,技术水平甚至远超国际最先进的硅料制造商。
做大做强真正走向世界
在这个相对开放的市场,民间的、政府的、传统的能源巨头以及改头换面的其他行业资本,看到了发展的前景,纷纷进入这个领域。而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优胜劣汰后,只有那些具有技术、资金优势,产业链完整的龙头才有更好的胜出机会。其中,天威保变、特变电工、拓日新能、南玻A和泰豪科技等优质太阳能企业将有望成为资本市场中的行业领跑者。
“当前背景下,中国光伏企业一定要把视野放在全球,与国际游戏规则接轨。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定要记住中国的所谓的游戏规则,一定是国际游戏规则。”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副总裁解晓南表示,中国光伏行业顺势而上的同时,也面临着国外反倾销问题等等障碍。中国企业在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全球化,不然的话依然“会被打得片甲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