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光伏人物 > 正文

杜祥琬:绿色能源发展与中国的未来

来源:Solarbe.com发布时间:2009-11-05 10:23:01作者:索比太阳能

  2009年10月30日,由中国南方电网、中国国电集团和《能源》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09(首届)中国能源企业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主题发言。

  2009年10月30日,由中国南方电网、中国国电集团和《能源》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09(首届)中国能源企业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报道本次会议。图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主题演讲。

  杜祥琬:大家早上好!我用十几分钟把中国的问题讲的清清楚楚。下面我在中国能源战略、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讲一下这个问题。对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做的一些初步结果。

  一、中国需要低碳能源战略。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金融危机再次警示人们: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把眼光头像新能源,以期为人类创造一个永续发展的基础。同时,通过占领新能源技术这个战略制高点,把人类社会转型到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和生态文明阶段。对于中国这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短缺的过渡,这个转型更为紧迫和意义重大。为此,中国需要制定经济-环境、双赢的战略,低碳能源战略。

  二、低碳与绿色并行。

  低碳能源战略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战略,是低碳技术和政策为支撑的战略,是低碳经济的基础,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GHG排放和污染排放是两个有差异的概念因而低碳与绿色(低污染)也是两个有差异的概念单就中国能源的具有情况而言,这是两个方向上高度一致的概念:走向低碳和走向绿色并行不悖。

  三、中国低碳能源战略的主要内涵:

  1、大力节能、提高能效、控制总量。

  2、洁净化利用煤炭,使这一黑色能源逐步“绿色化”。

  第一个,要实现我们国家到2050年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尤其是煤炭、石油,石油等石化能源总量最小化。研究表明,强化节能,可以将每年的能耗控制到28亿吨标煤。到2020年有可能小于40亿吨。2030年46亿吨,2050年56亿吨上下。

  第二个,洁净化利用煤炭,使这一黑色能源逐步“绿色化”。战略,就是洁净化利用煤炭。煤炭目前是我国压倒性主导能源,贡献很大,但是比较粗放(低效、污染、欠安全),煤炭在总能源当中的比重应该逐步下降。如果我们做的好,到2050年这个70%的比重有可能压到40%以下,煤炭年消耗的绝对量近一、二十年仍然会有所增加。经过努力,约在2030年达到峰值,以后总能源的增值两将由清洁能源补充。煤炭的清洁度、安全性和利用效率将逐步提高,煤炭的战略地位将调整为重要的基础能源。

  再一个,就是加快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因为它是属于大家公认的可再生能源,这两个占的比重是百分之几。先说一下核电,这个结论就不展开了。我们的铀强化节能可以将每年的能耗控制到28亿资源原则上不构成对中国核能发展的约束,这个是可以论证的。核能必须全产业链和政策的配套、协调发展。中国的核电站都是属于热堆,下面我们已经启动了快堆,再下一步是聚变堆。中国核能的三部曲,安全三部曲的技术路线,核能是可持续发展的。

  下面我这个表是一个预测,是一个估计。中国电力的装机能力在2020、2030、2050有所增加,最后会增加到20几亿千瓦这样的装机容量。那么其中核电的装机容量在第二行里面,现在我们推演到2020年7000万千瓦,2050年4亿千瓦左右。那么它在装机容量的比重会增加到16%。但是由于核能的运行效率比较高,它的电力路线会达到22%。

  可再生能源里面先说一下水电。水电2020年的装机有可能达到3亿千瓦,2050年会达到5亿千瓦左右。太阳能、风能我想说这样几个字:

  第一是资源足够。中国太阳能、风能资源足够。它既需要长的比较大,也有可能逐步长大。为了长大,他需要逐步地突破技术和经济的瓶颈,一些是技术问题,还有一些降价,和传统的电价比较。还需要发展新的方式,比如风能、太阳能的不稳定性,有一些创新的方式。另外从全社会分析来看,可以生物质能:多种形态,重点应是液体燃料替代和沼气,地热、海洋能等。

  总而言之,可再生能源地位可以从现在的补充能源发展到替代能源,进一步发展到主流能源之一,最后发展到主导能源之一这样的理解。

  这个图,因为30-40年不可能说的准,给了一个高的估计、一个中的估计,一个低的估计,这个估算比是中间的估计。就2009-2050年,这个绿色的是非水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风能。黄色的是水电,到2050年到17亿吨标煤左右,达到那个时候总能源的30%上下。它对减排,温室气体的排放出来了。

  到2050年光是可再生能源就可以减排40亿吨。当然同时为了适应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就要构建智能电网。本世纪的上半世纪我们的战略提法,中国能源发展从战略过渡期、转型期,这是我们目前比较低效、粗放、污染的能源体系,逐步转型为洁净、高效、节约、安全、多元的现代化能源体系,能源结构、颜色和质量将发生各个性变革。从半个世纪后的长远看,中国能源长远是可持续发展的。

  今后二十年是这个转型期中的攻坚期(困难期),新型洁净能源要突破,煤炭洁净化利用需付出巨大努力;节能、提效也要花大力气,石油替代需公关;电力系统要解决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都在今后,如果这20年解决的好的话,会有一个很好的能源形态。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能源中长期的发展有这样的一个预估。很难做准的,只是一个示意图。

  下面蓝色的是煤炭,这个纵坐标是指亿吨标煤。大家可以看出来我们这个预计到2030年以前煤炭会增加,但是他的比重已经开始下降了。2030年以后,煤炭的绝对量也会下降,是这样一个估计。

  黄色的是油气,油气里面包括煤层气。大家可以看出来,我们的油气在中国能源里面会增加自己的比重,保持20%以上的贡献。而在油气当中,比  洁净的天然气的比重会增加,包括煤层气。

  绿色的是核电,核电现在非常小,下面会增大,一直到2050年他的贡献会大于中国总能源的10%以上。

  上面红色的是可再生能源,是大概发展的一个估计。再一起共同支撑中国的能源,这样一个战略,就是加强碳的信息CCS、CCU,这也是所见略同,加在一起共同来支撑中国的低碳经济。

  大家知道人类文明从原始文明向农业文明,现在到了工业文明阶段,我们现在从工业文明要过渡到生态文明,低碳能源战略就呼应了生态文明的互换,是由工业文明步入生态文明的通道。中国古代的哲人充满智慧,但却不可能告诉我们:十记忆人口的中国如何发展;世界上许多发展先进的发达国家各有所长,却不可能创造十记忆人口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所以我想说我们“中国模式”在探索,中国人必须创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因为现在国际上对“中国模式”讨论的非常多,也有很多非常好的话称赞中国。我个人认为,最好说中国是在探索。我们创造了很多很好的经验,还不能说中国有一个完备的“中国模式”,我认为我们还是要有很多探索,探索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低碳能源战略是我们这条道路的要素,而低碳是我们为人类做的贡献。

  科技合作跨越时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共同目标,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与各国发展有共同性。这为国际合作开创了新的领域和广阔的空间

  我今天就汇报这几点认识,希望大家认真参考。谢谢!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www.solarbe.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新闻
国家能源局: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

国家能源局: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

截至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

太阳能发电
2025-01-21
刷新纪录!该大学课题组年初实现超过27%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认证

刷新纪录!该大学课题组年初实现超过27%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认证

2025年伊始,南开大学的科研项目就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在今年年初,组内实现了超过27%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认证。”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袁明鉴介绍说,“这是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效率的最高值。”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2025-01-21
国家统计局:2024年12月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28.5%

国家统计局:2024年12月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28.5%

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12月份能源生产情况。其中,12月份,规上工业核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火电由增转降,水电、风电由降转增。其中,规上工业火电同比下降2.6%,11月份为增长1.4%;规上工业水电增长5.5%,11月份为下降1.9%;规上工业核电增长11.4%,增速比11月份加快8.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风电增长6.6%,11月份为下降3.3%;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28.5%,增速比11月份加快18.2个百分点。

太阳能发电
2025-01-20
印度最大!上能电气助力又一漂浮太阳能电站惊艳出圈

印度最大!上能电气助力又一漂浮太阳能电站惊艳出圈

坐落于中央邦坎德瓦,印度Omkareshwar漂浮太阳能发电园区一期项目点缀在大坝水库之上熠熠生辉。随着上能电气集中式逆变器的高效运转,碧波荡漾间绿能涌动,正为当地能源转型注入无限潜力与希望。

上能电气漂浮太阳能电站
2025-01-15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杜祥琬:绿色能源发展与中国的未来上方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