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首家投入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的Wurth Solar 8日在台湾国际太阳光电论坛中,面对宇通董事长蔡进耀询问,在15年前仍是学生时代就听说CIGS的18%高转换效模块要从实验室走到量产,为什么至今未见?Wurth Solar总经理Bernhard Dimmler坦言,CIGS量产难度确实高,再给Wurth Solar 2年时间,转换效率可由目前的11~12%提升到14~15%量产。
Wurth Solar也是全球CIGS投入量产的代表厂,Dimmler表示,Wurth 2007年CIGS年产能为15百万瓦(MWp)、2008年7月至今年产能为30MWp。目前模块的尺寸为1.2×0.6平方公尺、转换效率为11~12%。
Dimmler 分析整个CIGS产业,并针对太阳光电各产品的转换效率指出,目前结晶矽太阳能电池单晶的高转换效率记录为24%、多晶为20%、单晶模块为 12~18%、多晶模块为10~15%;薄膜方面,矽晶薄膜电池为13%、模块为5~7%、碲化镉(CdTe)电池为16.5%、模块为6~11%,而 CIGS电池则为20%、模块为8~14%,足见CIGS薄膜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但CIGS目前增加1%的转换效率,设备成本约需增加2倍。
Bernhard Dimmler坦言,CIGS的量产确实不易,包括材料、量产复制等都有很多困难待克服,不过,给Wurth Solar再2年的时间,14~15%转换效率的CIGS模块即可步入量产。太阳能业者表示,2009年台湾太阳光电产业对CIGS关注度高,但目前仍均未步入量产,十分值得关注老经验厂的动态。
另外,非晶矽薄膜太阳能方面,Oerlikon演讲者号称2010年生产成本可达到每瓦0.7美元、应用材料则号称2012年达到每瓦0.6美元,身为薄膜厂的蔡进耀直言,当初购入设备时设备业保证2010年每瓦为1欧元,现在薄膜因成本被质疑,导致设备厂纷纷在生产成本上「竞赛」,导致薄膜厂被客户不断杀价,但成本实际是否如此?设备厂得扪心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