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前两位能源消费国,加强能源合作潜力巨大,两国在新能源领域具有较强互补性,合作可能在新能源领域实现突破。
据经济参考报9月29日报道,第四次中美能源政策对话举行期间,中美代表深入讨论了两国最新能源政策、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洁净煤技术、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等事关中美能源发展的重大政策性问题。
观察人士指出,中美双方在能源领域签署的一系列深化合作协议,将与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关于能源方面与中方探讨的问题形成呼应。同时,近一段时间以来,双方提速在能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证明两国能源合作具有广阔前景。
1、中美加强能源合作潜力巨大
作为目前世界经济中最活跃的两大力量,美国与中国加强能源合作势在必行。中美两国分别是世界上第一大和第二大的能源消费国,双方加强能源政策的沟通非常重要。在日益全球化的时代,单独一个国家的政策已经不足以妥善处理能源安全问题。
同时,中美之间的能源合作也有着广阔的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能效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石油开采、节能技术、核电、生物能源开发等方面,也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双方合作的潜力所在。
从美国方面看,在核能和能源的充分利用、使用清洁煤技术、煤液化和汽化等方面向中国提供先进技术,也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利益和对中国的出口。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石油危机,中美两国在新一代清洁能源的开发上都需要有所突破。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对话期间表示,中美两国在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并有望成为中美两国关系的亮点和经贸合作的增长点。
美国能源部政策与国际事务助理部长戴维‧桑德罗也表示,开发清洁能源技术是目前世界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他希望两国可以在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在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碳捕捉与储存技术、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其它方面进一步努力。
2、政策对话为中美能源合作铺路
中国和美国在能源领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无疑将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实际上,在第四次中美能源对话之前,中美双方已经进行了三次中美能源政策对话。
2004年5月2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与时任美国能源部部长的亚伯拉罕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美利坚合众国能源部关于双边能源政策对话的谅解备忘录》。
在初步探讨了双方包括在清洁能源、石油天然气、核电节能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方面的合作构想的同时,美国能源部也宣布在北京设立办公室以加强两国能源和核能安全合作。中美两国的能源合作自此拉开了序幕。
在这个框架下,中美能源政策对话作为政府间交流对话的一个重要机制得以建立,并逐渐成为两国能源主管部门之间交流能源形势和政策、探讨未来合作领域以及解决能源热点问题的重要平台。
2006年9月13日,在杭州举行的两国第二次能源政策对话上,时任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杰弗里表示,高效透明的国际油气市场符合所有能源贸易国的最大利益,格外强调了中美加强能源合作的必要性。同时,双方还明确了将把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一段时间两国能源合作的重要领域。
2009年7月,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又宣布将共同斥资1,500万美元成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进一步拓展在提高能效、清洁煤技术以及清洁车辆等方面的研发合作。
3、中美双方在新能源领域具有较强互补性
谈及此次中美能源政策对话中签署的几项清洁能源协议,张国宝表示发展清洁能源是中美两国共同利益最接近、分歧最小的一个领域。中美双方AP1000核电技术等领域已经取得了成功合作的经验,但目前取得的成绩与双方的合作潜力相比,还相差甚远。
长城证券分析师周涛认为,中美双方在新能源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美国的领先技术在清洁煤、风能、太阳能、智能电网等领域对发展中的中国可以提供很大的支持,而中国的巨大的潜在市场则可供国际方面开发。
他表示:「美国洛杉矶市预计到2020年城市40%的电力供应将为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阳能达到1,280兆瓦。而我国计划到2020年把非碳能源的比重提升至15%,因而在与美国的能源合作中,双方在对新能源领域的共同探索上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中国在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开发领域中面临的最大两个问题就是缺乏经验和成本过高。
「在我国,产能过剩是目前普遍存在于新能源开发中的问题,这是产业链发展不成熟的表现,而许多昂贵的技术成本也让多数企业望尘莫及。除非美国方面会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或项目转让,否则两国的能源合作在短期内不会给我国的能源发展带来太大的影响。」他说。
林伯强进一步表示,年底将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或许会加速中美双方采取更具实质性的措施来完善双方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