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人,官员、专家、企业界人士,排排坐。
9月16日,在上海市“光伏应用政策推进会”上,他们为上海新能源发展献计献策。
与此同时,本报记者获悉,上海市发改委主导的“十二五”新能源规划,正在急速推进中。
记者注意到,相对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此前公布的《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09-2012)》(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上海市发改委的规划,则起着提纲挈领作用。
一位接近上海市发改委的核心人士透露,新能源是战略性产业,上海在“十二五”规划中,要“整体考虑,通盘考虑”。
“市里也正在找一些投资界人士,像投资银行、券商等等来座谈如何搭建新能源建设的资本平台。”他表示。
不过,现在关于新能源是否过剩的甚嚣尘上的大争议,也在困扰着上海。
“过剩危机”考验上海
自从国务院产能过剩名单增加了多晶硅和风电设备后,“空气中增加了一丝诡异。”上述人士说,甚至包括上海的一些业内人士,也开始观望。
“国务院要求治理风电设备和多晶硅产能过剩的时候,俞正声书记当时也问过我们,上海现在推这些新能源会不会出问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能源产业化推进办公室主任董亲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实际上,董亲翔认为,对于上海来说,发展新能源有自己的考虑。“当时做三年行动纲要时,俞书记就提出聚集产业,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坚持自主创新。”“上海走的是高度自主创新的新能源道路。”
拿晶硅电池来看,董亲翔说,客观上来看,的确供大于求,“这里面既有市场问题,又有一哄而上的问题,因此我们再定位的时候就很明确,就是要发展薄膜电池,以及高效的晶硅电池”。
再如太阳能核心装备。“这些技术含量都很高,并且需要有人力资源来支撑,上海在这一块还是很有优势的,而不是去追求太阳能要搞到多少多少。”董说。
长期研究新能源产业的董同时清晰地认识到:“在多晶硅的提炼上,我们还是没有掌握最前沿的技术,能耗也高,纯度也低,污染也会很大,上海没有这块的优势,不会去做这个。”
而对于新能源中的另外重要的一块——风能,董进一步分析,“现在也在说过剩,我们行动方案里说的也是2MW以上的大型的海上和陆上工程,现在国家对2MW以上的还没有否定,这在技术上难度很大,我们希望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
俞正声亲任组长
本报记者了解到,为了大力促进新能源发展,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已亲自担任该市新能源发展小组组长。
一位参与上海新能源规划的专家同时透露,“在上海财力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在自主创新方面,上海还会拿出100亿元支持9个高新领域产业化。”他还透露,接下来,上海会要求“现有的政策要聚集在新能源上,比如说高新技术的认定”,“相关区县也会制定相关聚焦政策。”
上海还将要求各有关部门要“聚集企业,聚集项目”。当下,上海市所推出的九大高新产业领域中,已经有500多个项目在做,即将启动的有68项,其中新能源将近有20多个项目。
同时,上海还将结合世博会,推进一批新能源项目。如,虹桥枢纽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工程就在进行中。
上海希望,到2012年,新能源产值达到1100亿元。“这些产业都处于前期阶段,市场形势变化太大,1100亿只是初步测算,没办法完全说准。”
上海的优势
“上海的优势在于研发,在于做标准。”上述接近上海市发改委的人士进一步表示,“上海不要因为在新能源制造业上输给别的省而自卑。”
董亲翔同意这个观点。他说,上海有自己的优势。在核电、风电、IGCC和光伏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发展基础。比如核电装备,上海就排在国内前三位。
知情人士另外透露,在IGCC上,上海正在争取一个重点示范工程。此前,天津已经有第一个了,上海争取的是第二个,而且“天津IGCC也是上海电气作为主供应商”。“显然,在IGCC方面上海有优势,于是也把IGCC放进行动纲要里,希望通过IGCC项目,把原来装备制造上的优势带动起来。”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各区县已纷纷行动起来进军新能源领域。上述三年行动纲要中,闵行区和浦东区是重点区县之一,闵行区早早出台了自己的引导政策和新能源扶持计划,而奉贤区亦紧跟其后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杨浦区也在针对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做类似规划。
董亲翔对此表示,虽然上海的意思是要在某一个区有一个集聚效应,“但并不是说其它地方就不能搞,我们希望通过导向形成产业链的集聚,比如说为什么在闵行是光伏,那里有尚德,旁边还有航天科技,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