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辉和朱棣文的访华行程整整提前了两个月。这一行程本来计划在9月 。
两位美国华裔政府部长同时访问中国,这在中美关系史上尚属首次;事实上,在美国联邦政府里同时有两位华裔人士出任内阁部长,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这会是本月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前站。」商务部一位相关人士对本报说:「本次骆家辉访华主要议题是新能源方面的合作,以技术换市场的用意已经非常明显。我想美国对其新能源领域高新科技出口的限制会是双方讨论的焦点。」
而另一位,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此时到来则可能颇为尴尬。
2009年6月26日,奥巴马力推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众议院艰难过关。鉴于能源部长朱棣文积极拥趸「碳关税」法案的态度,本次到访将不可避免谈及该项法案。
「此法案的通过只会扰乱国际贸易秩序,引发贸易战。」上述商务部人士说。
以「绿色」之名换市场
「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市场。」总部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的一家美国能源公司的副总裁Jay对本报说。
Jay表示,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行业,95%的产量出口到美国和欧洲。但是,当中国今年春天批准第一家太阳能发电厂的时候,它要求至少有80%的设备必须使用中国制造。
中国政府在今年春季推出供应风力涡轮机的25大合同的标书,中标的全部是7家本土公司。六家跨国公司所提交的投标都被各种技术理由取消资格,如没有提供足够详细的数据等。
同样在今年春天,中国政府几乎禁止安装任何容量小于1000千瓦-不包括850万千瓦的设计的风力涡轮机,而这是欧洲制造产品的普遍规格。
……
「美国公司在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只发挥较小的作用,但越来越被中国市场所激怒。」Jay向记者列举一个个事实以表达自己的不满。
7月14日,骆家辉和朱棣文两位华裔部长抵京,同时访问中国。一个星期之前,美国商务部公布进出口数据之时,商务部长骆家辉发表了此行的目的。
「今天的数字提醒我们出口对推动美国经济的重要性。」骆家辉说:「下个星期我将访问中国,为美国公司在清洁能源领域寻求贸易机会,当前世界各国面临气候变化问题,美国商务部致力于确保美国公司在这个挑战之中的竞争地位。」
美国的出口自2009年4月开始以1.6%的增速上升了到了1230.3亿美元,货物和服务贸易赤字下降到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商务部政策室的主任TravisSullivan在上周一的电话会议上透漏了骆家辉与中国官员讨论的焦点,「这两个国家有着巨大的贸易机会在风力发电、能源效率、清洁煤和现代化电网等领域,但美国公司的一些出口面临着高关税。骆家辉这次要与中国官员谈论这个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两位华裔部长联袂来访,就是要凭着他们在中国的良好人脉,来推销美国的产品,特别是美国开发并处于领先地位的清洁能源技术。
7月15日,骆家辉在中国美国商会组织的商务午餐上发表主题演讲,「如果中国在汇率上更加灵活并进一步对进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开放其国内市场,将加速世界经济恢复增长。」
骆还表示,「随着中国遭遇气候变化的挑战,美国的绿色科技企业有望在满足中方治理污染需要的同时,抓住机遇创造就业机会。」
「这对中美两国来说可谓双赢。」4天的访问中,骆家辉和朱棣文在多个场合多次重复了这句话。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所谓「推销技术」的说法是说得通的,毕竟清洁能源应用领域最大的市场在中国。根据 「十一五规划」要求,到2010年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提高20%,而据统计,中国能效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减少3.3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这意味着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新能源市场。
不过林伯强认为,美国应把重点放在向中国提供更多的技术与资金援助方面,而不是单纯的「卖技术」。他指出,发展中国家面临增长过程中的环境和收入等诸多问题,因而在能源消耗方面会有所选择。
以「绿色」之名行保护之实
与骆家辉同行的另一位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不是首来中国,他此前的身份一直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作为「科班」出身的能源部长,朱棣文在推动新能源领域发展方面的努力得到了中国方面的认可,但他在征收碳关税问题上的表态却与中国存在较大分歧。
朱棣文在就职不久后公开表示,如果其它国家没有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那么美国将征收碳关税。
今年3月17日,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曾在美国众议院科学小组会议上称,为了避免使美国制造业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美国计划征收进口商品的「碳关税」。6月22日,《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获得众议院通过,该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该法案从2020年起开始实施。
征收「碳关税」的做法将中国推入不利境地。
商务部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说:「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显然将是美国重点『关照』的对象,而碳关税是以环保的名义,堂而皇之地直接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财富纳入到发达国家的国库中。」
「碳关税」实质就是一个地道的贸易保护法案,它的实施将严重打击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产品出口。从法案内容上来看,「碳关税」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中的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玻璃制品等产品而进行的关税征收。「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征收碳关税的范例,但是欧洲的瑞典、丹麦、意大利,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税。
对于「碳关税」法案的通过,中方表示坚决反对。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7月15日时表示,这项政策违反了WTO基本规则,背后潜藏着借环境和资源问题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可能引发连锁的贸易报复,不利于全球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