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光伏企业 > 正文

太阳升起——苗连生与中国新能源“英利模式”

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09-07-10 09:50:07作者:索比太阳能
  朱建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9年7月9日   第 08 版)
  20世纪末叶,在世界东方的中国燕赵大地有一位复转军人出身的新能源产业拓荒者,怀揣绿色能源之梦,以振兴中华民族新能源产业为己任,一路拼杀,斩关夺隘,悲壮前行。
  转瞬十几个春秋逝去,这位名叫苗连生的激情飞扬的开拓者和他的创业伙伴们,在被誉为“中国电谷”的保定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片荒地上托举起一座令世界瞩目的“太阳能之城”,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引领中国新能源产业科学发展之路。他领导的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2009年产能将达600兆瓦,是2004年的109倍;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人民币;全球市场占有率也由2004年5%增至2009年的12%;其股票被评为美国纽交所2007-2008年最活跃股票,以太阳能全球最完整产业链企业在中国独树一帜,傲立于世界新能源产业之林,成为全球金融危机风暴之下中国太阳能企业的最大赢家。
  让我们走进“中国电谷”,去倾听这个太阳能工业巨子脉搏有力的律动,去探索中国新能源“英利模式”的动力之源。
  创造绝对竞争优势的“神奇之链”
  飞往美国纽约的波音747客机开始下降,大西洋蓝色的海浪,无垠的海疆和湛蓝的天空浑然一色,巨厦林立的曼哈顿在晨曦中渐渐变得清晰……
  这是2009年4月,苗连生正在大洋彼岸的这个刚刚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国家进行商务穿梭外交。一天起降两座城市,为省时经常选择乘坐“红眼”航班,虽然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但他还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丰硕成果,刚刚在美国Recurrent公司总部签订了为期两年半总量500兆瓦的合作备忘录,又前往AES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多晶硅组件独家供应协议。
  在美国停留虽然只短短几天,有鲜花和友谊,也有绿酒和畅谈。但伴随他的也有那些挥之不去的创业的艰难岁月。
  参军报国,转业下海,响应小平号召,乘改革开放之东风,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批吃螃蟹的创业者。从经营保定第一家化妆品公司起家,而后又生产出保定第一桶弱碱性电解水,在艰难中探索前行。从日本进口散件组装太阳能霓虹灯使他成为中国太阳能产业的拓荒者。
  自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次发现光伏效应,到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个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从1983年美国在加州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厂,到1994年日本出台太阳能电池发电补助奖励办法,人类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可再生能源探索的脚步。
  在石油可开采量日渐见底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两大危机的严重冲击下,人们越来越企盼着太阳能发电时代的到来。可是,中国发展新能源的春天何时才能到来呢?
  苗连生翘首企盼着,中国所有立志发展太阳能产业的有识之士都翘首企盼着。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1998年,当时的国家计委立项拟建中国第一套3兆瓦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苗连生兴奋得彻夜难眠,当即联络另外两家企业商定向国家提出申报。可当时太阳能产业发展前景尚不明朗,加之受政策因素制约,高风险让刚刚起步又深不可测的新能源项目令人望而怯步。两个合作伙伴因担心资金打水漂而退出,可退却不是军人出身的苗连生的性格,他拿出自己多年打拼的积蓄编制可研报告来争取这个项目。一天跑两趟北京,到中科院和电子工业部六所请教专家,位于三里河的国家计委的走廊里经常出现他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因拿到项目批复文件而成为中国太阳能产业第一个吃蟹的人。艳阳高照,苗连生站在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上,眯着双眼眺望远方,憧憬着中国新能源工业的未来。
  然而,让苗连生始料未及的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之路如此充满艰辛与坎坷。他主持的示范项目在克服了资金短缺等种种困难于2003年建成投产后,却因国人不认识而没有市场。苗连生不得不背着电池板走上推广应用之旅,在清冷的展会上拿不到订单,只好上门推销,不厌其烦口干舌燥讲解,深夜难眠的苦苦思索,让这位永不服输的铁打的硬汉日见黑瘦,从南中国海岸的深圳,到云贵高原的昆明,再到北国江城哈尔滨,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位绿色能源圆梦者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颇有前瞻思维的苗连生深知,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拉动力是国际市场,但当时英利尚没有走向国际市场的出门证。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拿下美国UL认证,英利要发展就必须走出国门!
  机遇似乎总是钟情于那些有准备的百折不挠锲而不舍者。2004年,德国市场率先启动,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紧随其后。发端于欧洲的太阳能组件抢购风潮在国际市场骤然兴起。强大的市场需求和丰厚的利润在华夏大地催生出一大批太阳能组件生产企业。苗连生抓住机遇,争分夺秒抢上二期和三期扩产工程,投资近50亿元,于2009年将产能提高到600兆瓦,使英利的产能跃居全国第一,全球第四位。
  光伏产业界有一个“拥硅为王”的说法。据测算,这个行业生产成本的70%左右在于硅料。而随着光伏产业在本世纪初开始发力,硅料的价格似乎坐上火箭,从每公斤30美元左右一路飙升,到金融危机爆发前,已涨到每吨450美元以上。为实施长期垄断,“拥硅为王”的外国公司提出,要想得到硅料,可以与他们签订长单但必须承诺10年内不许建立自己的硅料生产厂。
  此时的英利也深受其害,与一家外国公司签订的3年供硅合同,却因市场价格上扬被外方单方面撕毁;与另一家外国公司要签长单,英利要交的预付款竟然高达12亿元!
  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责任感的苗连生被深深地刺痛了!
  经过痛彻心肺的冷峻思考,苗连生得出的结论是:决不能受制于人,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能办得更好!中国新能源产业要发展,就必须走创新之路!
  在此之前的2007年9月26日,一个叫“筹粮处”的机构在英利工业园区悄然成立,并云集了19位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太阳能专家跨国团队。这个日后挂牌为“六九硅业”的机构正悄悄上马一个总投资126亿元,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工艺技术新硅烷法,设计年产1.8万吨的太阳能级和电子级多晶硅项目。一期3000吨,2009年10月投入运营后将实现年产值12亿元人民币,利润5亿元人民币。1.8万吨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56亿元人民币,利润23亿元人民币,利税27亿元人民币,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太阳能产业硅材料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硅成本由原来的不可控变为可控,实现了太阳能制造成本的一次革命性跨越。
  机敏睿智的苗连生经常对来访者说:“谁掌握了成本竞争优势,谁就掌握了新能源产业的未来。”
  不断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使英利的非硅成本及生产成本做到了全行业最低。180微米的硅片切割技术,每锭多出550片硅片的产量,多晶硅电池每瓦低于6克的耗硅量,生产着质量国际领先的产品。
  如今,英利的产品和服务覆盖了整个光伏产业链:多晶硅料生产,多晶硅铸锭、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系统、系统安装。英利的垂直集成产业链模式,低成本、高效率和同行业领先的制造工艺,使其在全球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更具有竞争力。拥有全球最完整产业链企业的苗连生,终于创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道路,英利的这条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神奇之链”更为中国在国际光伏行业的价格驱动上赢得了话语权。
  苗连生的创造,被世界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和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称之为“英利模式”。
  苗连生,你究竟还能为世人创造一些什么样的惊世传奇呢?
  震动华尔街的“惊险跳跃”
  要探索英利的成功之道,就必须先了解苗连生惊心动魄的融资之旅。
  苗连生深知,一个企业要谋求大的发展,就必须走上市融资之路,就必须在资本市场有所作为,到资本市场一搏高下。谁料等待他的竟是一场又一场生死博弈。
  最初的困难是出在公司的国有股权上。当年为谋求共同发展,英利与一家国有公司绑在一辆战车之上。当时,因那家公司成功上市拥有雄厚资金,而英利手握国家批复的高科技新能源项目,一个寻找项目,一个急需资金发展,二者一拍即合。
  可眼下要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走红筹模式则不接纳国有控股的公司,那家公司的51%股份就成为最大障碍,换言之,英利必须取得控股权。
  与那家公司的谈判异常艰苦,相差不过两个点的控股权双方各不相让。最后出台一项温和方案使矛盾得以化解,即双方各拿出两个点归高管持有。谁料又节外生枝,发往保定市纪委的一封告状信宣告了英利的上市梦想破灭。英利上市命悬一线?还是胎死腹中?
  身陷两难境地的“太阳能大王”不得不叩响市长于群办公室的房门,表情凝重地对于群市长说:“我无路可走了……”
  于群望着面带焦虑的苗连生:“难道就没别的办法了吗?”
  “不能再耽误时间了,不上市就会丧失产业发展机遇,我们就会成为千古罪人!”苗连生口气中透出焦虑与坚定。“当年我转让出去的那两个点,现在我愿意以数十倍的价格买回,用于管理层激励”。
  市长沉吟了。这是内心涌动着巨大感动的沉吟。
  这位“新能源市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新能源产业,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怎么支持都不为过,怎么宣传都不为过!”
  命运之神似乎有意要多给苗连生一些磨难与考验,“股权争夺战”刚刚落幕又遭遇“98大限”,2006年9月8日,商务部出台并购新规定,民营企业股权并购将受到限制。此时,距离文件生效还剩短短一个星期,可英利上市的文件按程序刚刚走到省里,十万火急,刻不容缓!要搭上这班车,就必须打破常规,提高效率,赶在商务部审批网站关闭之前将一切搞定。苗连生和助手在距离商务部不远的北京饭店一住就是一个星期,白天跑商务部一遍又一遍讲述发展中国新能源的故事;夜里聚集在客房里研究对策,时常是通宵达旦,终于在文件生效前拿到了批文。
  紧接着的路演也充满艰辛。苗连生带着他的路演团队从香港出发,新加坡、英国、德国……又从美国西海岸到达东海岸、芝加哥、底特律、洛杉矶……每天会见十几家基金,演讲十多场,紧张到一下飞机只能是在汽车里吃盒饭。100多场路演,向世界播撒下英利人的智慧与汗水,最后成功融资3.19亿美元。
  英利人终于成功地将自己的旗帜悬挂在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华尔街。而此时,英利管理层的高管们刚刚在旧金山结束了激烈的定价会议,又迅速乘飞机从西海岸赶往东海岸,6小时后于凌晨6时抵达纽约,直接乘汽车飞奔到纽交所,去参加属于英利人自己的盛宴!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6月8日上午9时30分,苗连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亲手按下启动交易的按纽,伴随着铃声响起,交易大厅一片活跃盎然的气氛,屏幕上显示出“庆祝YGE在纽约证券所成功上市”的字样。接下来,交易量每分每秒不断刷新着新高。
  第二天,纽约的报纸便刊登了苗连生身穿西装却不打领带潇洒自如的照片,称苗连生是纽交所成立170年来唯一一位在启动仪式上不打领带的企业家,显示了中国企业家从容自信洒脱不受他人左右的风格。
  按说,在纽交所成功上市,苗连生该释然了吧?不,更凶险更残酷的另一场“对赌之战”正虎视眈眈地等着他。
  2008年初,苗连生为解决“六九硅业”一期所需的25亿元资金,决定将自己的全部股权作为融资担保抵押给美国美林公司。谈判设置了一系列复杂的对赌条件,险象环生,风险极大。此前因对赌倾家荡产的不乏其人。
  有人说,苗连生为发展中国新能源产业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上了,不能不令人敬佩,同时都为他捏着一把汗。
  凶险终于发生了。华尔街金融风暴使英利的股价一度从每股41美元下跌至每股2.3美元,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风云突变,还必须在对赌条约规定的时间内还清约定的1.5亿美元,无疑是雪上加霜。CFO李宗炜和资本运营部年轻的女经理刘聪慧成为这场“对赌之战”的主将,他们6个月5次前往香港,与十几家债权人展开谈判。在最困难的时候,刘聪慧一想到面临深渊的苗连生就流下担心伤痛的泪水,不得不叮嘱苗连生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保护好苗总……”
  事后苗总风趣地对大家说:“我是越紧张时越平静,就算跳楼也是从一楼跳,大不了从头再来!”
  冲出峡谷是坦途。一轮轮的博弈,或深藏不露,或刀光剑影,交织出英利人的睿智与聪慧。这场惊心动魄的金融“对赌之战”还是以英利取得最后胜利而落幕。
  创造了融资奇迹的“英利神话”又一次在华尔街上空升腾!
  变危为机的“市场之战”
  苗连生指挥的这场市场阻击战是在世界金融风暴骤起的2008年10月开始的。
  苗连生经常对英利的销售人员说:“商场就是没有炮火硝烟的战场,美国西点军校为什么提倡学员阅读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我们更要学会毛主席提出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针对全球市场变化,我们要集中推进,稳扎猛打,遍地开花,协同作战……”
  军人出身的苗连生亲自指挥了世界金融风暴之后面向全球太阳能市场主动出击的三大战役。
  首战告捷是2008年10月28日在保定电谷锦江国际酒店召开的英利国际合作年会。来自德国、西班牙、美国、意大利等欧美亚60多家客户300多人参加了会议。苗连生在会上宣布了英利为应对金融危机惠及广大用户率先主动降价的决定:太阳能电池组件由过去的4.1美元/瓦降至2.98美元/瓦。一声号角,语惊四座。
  英利年会大获全胜后,苗连生又派王向东、赵志恒、李硕镇三大高管分三路进军欧洲市场,转变观念,变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变坐商为行商。深入客户走访,让欧洲用户全面了解英利当前的价格政策和质量成本控制水平,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销售团队一单售出92兆瓦,创下英利一单业务的销售之最。
  最精彩战例当属2009年5月27日开始的德国INTER SOLAR展会。展会开幕前夕,苗连生插空先到捷克考察,前往德国慕尼黑时突遇雷暴天气,他乘坐的班机只好迫降奥地利,一场虚惊之后,又乘汽车冒雨赶往慕尼黑,深夜2时才到达目的地,确保了天亮准时到会场参加开幕式。
  英利展台成为此展会上的最大亮点。180平方米的英利展区内人流不断,拥有42人的接待团队竟然应接不暇。苗连生成为坐在接待台前第一个向来访者发放资料的企业老板,展区内闪现着他自信的微笑,回响着他爽朗的笑声……
  3天展会期间,英利接待人数达1180多人,展会前新老客户会议安排总计455个,临时接待的客户总计338家,其中德国118家、意大利20家,西班牙9家、法国18家、美国14家,欧洲其他国家105家(捷克11家、土耳其14家),其他54家。来访客户几乎重复着同一句话:“英利品牌的质量是我们信赖的。”还出现了请老客户吃饭,客户争先买单双方争执不下的感人场景。为消除客户价格疑虑,苗连生脱口说出一副对联,上联是:你涨我不涨,下联是:他调我不调,横批是:放心。
  展会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有一位客户乘飞机赶来专程看望苗连生。那年他们的一批急用的组件从中国发运前往德国,货轮行至西班牙海时突遇强台风,集装箱被强风掀翻沉海。苗连生得知消息后,当即决定由英利出运费空运货物交付用户手中。用真情和诚信换来的友谊比金子还珍贵啊!两人一见面就紧紧拥抱在一起,使在场的英利销售公司总经理马艳激动得热泪盈眶。
  此次展会英利向客户传导了英利的四大优势:一是800兆瓦项目建设;二是六九硅业的建设与投产;三是与著名的荷兰国家能源研究中心联合研发高效率硅太阳能电池;四是与国际最权威元器件安全认证机构TUV的战略合作。
  参展总结会是展会即将闭幕时在苗连生下榻的酒店房间里召开的,加上欧美分公司的外国雇员,40几张不同肤色激动的面庞,很多人席地而坐,6小时的会议不知不觉地过去,还有人抑制不住兴奋心情,畅谈到天亮,在激情中度过一个不眠之夜。
  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
  英利感动了世界,世界拥抱了英利。
  责任与真情构筑的“绿色王国
  春有洁白的玉兰,夏有翠绿的毛竹,秋有火红的枫叶,冬有墨绿的苍松。清澈见底的人工湖中群鱼戏水,梅花鹿与孔雀在树林之中悠然漫步……
  这就是以环保清洁能源事业为己任的苗连生,在英利工业园内用真情构筑的“绿色王国。”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什么?答案之一是显而易见的: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是当代企业对人类和地球作出的庄严承诺。
  苗连生经常对员工们说:“我们自身就是搞清洁能源的,因而,我们的绿色理念要比别人树立得更牢固,我们的绿色追求目标要比别人更高远。”
  让自己成为践行社会责任的典范是苗连生和英利的世纪追求。
  苗连生常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环境保护与追求效益是一对很难调解的矛盾,用什么方法才能破解这个死结?这位从心底热爱自然充满智慧的企业家很快就从英利的实践中找出答案:要破解环境与经济的死结,就必须高扬循环经济之剑!
  从我做起,从六九硅业下手。目前国内所有多晶硅生产都是采用三氯氢硅工艺,这种高耗能工艺因四氯化硅等无法全部回收,难以处理,因而环境污染严重。而英利六九硅业现在采用的新硅烷工艺耗电少,生产成本比同行业低24%,产量同比提高30%,副产品无污染并且可全部出售再利用。
  英利的多晶硅项目真正甩掉了多晶硅生产高耗能、高污染的双高帽子,既节能又环保,无废水废气产生,对环境无污染,真正实现了闭环式生产,产品纯度高,代表了目前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多晶硅生产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此“吃干榨净”的生态工艺体系,难道不令世人称道吗?
  为成为践行绿色能源的典范,苗连生不惜斥巨资在保定中国电谷英利工业园旁边打造中国首座太阳能大厦,并于2008年10月18日正式投入运营。这座五星级酒店使用的大厦总装机容量可达1.5兆瓦,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站,发出来的电不仅供大厦使用,还可直接并入电网。
  苗连生此举是为了进一步证明,利用太阳能发电组件替代建筑物的某一部分,既消除了太阳能对建筑物的影响,又避免了重复投资,降低了成本。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太阳能技术发展的方向,成为时代的必然。
  伴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英利对环保的投入也在不断增长,英利用于建污水处理场、废气处理系统、工业废水回用装置、厂区环境绿化等的资金达2亿多元。
  数字是枯燥的,荣誉却是有光泽的:英利被国家授予“环境友好企业”称号。
  英利终于可以向世界宣告:绿色能源之旗将在英利的蓝天上高高飘扬!
  用军魂锻造的“英利文化”
  每天清晨,当太阳刚刚升起,你都能看到一个身穿工作服的高大身影和高管们一起站在工厂门口与进厂上班的每一名员工深情地互唤一声:“早晨好!”
  这就是军人出身的企业家苗连生,看到员工鞋子上有泥土,他会叫住他弯腰为他擦拭干净,遇到下雨天气,他会为每一个员工递上一个雨披。
  创造和谐,从小事做起,每天早班前列队出操,永葆创业激情,培养和发挥每一个员工的创造力,成为苗连生用军魂锻造“英利文化”的发端。
  把部队的老班长查铺转化为英利领导干部的“走动式办公”;将部队的支部建在连上转换为英利的“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部队连班从点滴抓起体现为英利的“珍珠项链效应”。来到英利,你会时时感受到像家庭、像学校、像部队文化的浓浓氛围。
  在英利,人人都有发展机会,每个“士兵”都可能成为“将军”。
  正是这种文化,使苗连生成功构建了英利的人才高地,拥有了自己的大技术团队。
  今年52岁的宋登元说啥也没想到,作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著名的马丁•格林实验的一名博士和博士后,竟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待遇,而去加盟一个民营企业,成为英利的科研带头人。
  当年已是河北大学教授并在半导体领域小有名气的宋登元,为实现他的太阳能之梦和掌握世界最先进的光伏技术,来到澳大利亚师从诺贝尔环境奖获得者、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攻读光伏工程博士学位。很快他以优异成绩和300页博士论文研究成果毕业并留在马丁•格林的实验室做博士后,与马丁•格林教授一起研究超高效率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并成为该实验室一名研究员和研发项目科学家。
  2005年,宋登元被邀请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五届国际光伏科学与工程大会,并在国际会议中心演讲。会议间歇,他迫不及待到英利展台去目睹已在世界光伏界大名鼎鼎的苗连生的风采。第二天晚上,他们又如约在会展中心外的一个小茶馆见面,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这次会晤,苗连生给这位博士后留下深刻印象,谈起中国新能源工业与世界新能源大公司的博弈,两个人都为此兴奋不已,他们谈到世纪伟人邓小平的英明论断,谈到产业报国,谈到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才能有中华民族的尊严,才能在世界新能源领域称雄,为祖国母亲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
  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两颗火热的报国之心跳动着共同的节拍!
  4年后宋登元正式加盟英利,成为英利的首席技术官。来英利他才发现,这是一支既年轻又充满生机的队伍,在思贤若渴、求才心切的苗连生感召之下,早有一大批青年才俊捷足先登,成为英利高科技军团的生力军。他曾不止一次对来访者说:“我是非常幸运的,是马丁•格林教授使我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光伏科学技术,是苗总给了我施展抱负的大舞台,实现我太阳能之梦的地方。”
  55岁的韩国人李硕镇博士,原本供职于位于韩国蔚山市的韩国现代重工。在德国的一次展会上,同去参展的苗连生发现,一般参展者从住处到展馆都乘出租车,而消瘦干练的李硕镇每天都起的很早,而且是挤公交车到展馆,并且分秒不差赶到目的地。相识后才知道,李硕镇已有10年太阳能国际营销经历。他的这种位高而不铺张自觉为公司节省每一个铜板的精神,让苗连生颇为感动。在苗连生的感召下,他最终于2006年10月来到英利,成为英利的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
  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专业年仅31岁的郑小强,就是一个从“士兵”到“将军”的典范。从工人到技术员、再到车间副主任、主任、生产技术部经理、设备部经理,直到副总经理,成长为英利最年轻的高管。
  田政伟是英利一名最基层的普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小改小革及技术创新成果颇丰,成为公司的“首席员工”。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是苗连生创造的“英利文化”的具体体现。
  2008年12月27日,在苗连生的倡导下,党委书记杨建忠率领英利一支队伍重上井冈山,踏上“回到激情燃烧岁月”的红色之旅。踏着红军足迹,弘扬井冈山精神,继承先辈遗志,发扬光荣传统,热爱光伏事业,永保创业激情。中国英利的这支朝气蓬勃、善打硬仗、敢于胜利、充满激情的团队,在红色旅途上留下一路欢歌笑语。
  井冈山太阳升,英利的队伍向太阳!
  辉映世界的新能源英利之光
  苗连生又一次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
  2009年5月21日,全国财政支持新能源与新型环保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十分关切地询问在座的三省一市领导,何时才能实现太阳能发电平价上网。在座的一位副省长提出要到2012年,当问到保定市长于群时,于群向李克强副总理汇报说:“英利的目标是2011年……”
  “新能源市长”长达40分钟的汇报,让饶有兴致倾听的共和国副总理兴奋不已。
  此次会议,李克强对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并提出把新能源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被业界称之为“中国绿色新政”。
  中国新能源事业的召唤,中央领导的嘱托与期盼,让苗连生激动得彻夜难眠。他想到敦煌太阳能电站的招标,英利上网电价0.69元的报价,举世哗然,但英利低成本的实践打破了太阳能发电成本居高不下的坚冰,回答了人们普遍认为太阳能电价高不可攀的疑虑;他想到90天完成180兆瓦的攻坚战大战在即;他还想到“不能损失客户一分钱,不能浪费国家一分钱”的庄严承诺。这一夜他想了很多,很多……
  已经到了让中国新能源产业走向世界的时候了!
  请听英利走向国际市场有力的足音:2005年9月,建设1MW德国慕尼黑光伏并网工程;2005年11月,承建欧洲光伏屋顶工程;2006年5月,承建1MW世界杯球场工程——凯泽斯劳藤球场和1MW德国Hohenberg光伏并网工程;2006年10月,承建西班牙5MW光伏并网工程;2006年11月,中标全球最大的葡萄牙62MW光伏并网工程……
  每当这些举世瞩目的太阳能工程的缔造者苗连生站到欧洲丘陵高高的坡顶之上,眼望矗立在绿色原野之上蓝天白云之下、威武庞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组阵,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就会从心底油然而生,这位对军队情有独钟的“太阳能将军”便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战士,眼含热泪大吼一声:“同志们好!”
  勿庸置疑,太阳能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战略性可再生能源,由于利用太阳能发电,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温室效应,改变地球气候,且具有无污染、无地域限制、配置灵活等优势,因此正成为国际新能源开发的热点。伴随各国对太阳能发电补贴政策的到位,正在共同催生着一个新的朝阳产业。
  英利已赢得了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领先地位和综合竞争优势,苗连生确定的英利集团发展定位是:国家最具规模和竞争力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和核心技术研发转化中心;国家太阳能光伏产业对外交流窗口和国际合作先行区;保定市“中国电谷”战略支撑产业园和“太阳能之城”建设龙头带动区;到2010年产能提高至1.4GW,争取提前实现平价入网……
  这是何等诱人、令人鼓舞的发展前景啊!
  2009年初夏的一个傍晚,苗连生带着两个好消息外出归来,一是纽交所2.42亿美元英利股票增发成功;二是刚刚拿下海南光伏岛独家开发建设权。
  在当晚举行的庆祝酒会上,按照习惯,苗连生端起酒杯先喊:“一、二”!数十人齐声高呼:“嘿”!
  这是中国醒狮永不服输的吼声,穿透夜空,飞得很远、很远。
  人类绿色新能源的太阳,必将又一次在世界东方升起!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www.solarbe.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新闻
斥资26.4亿!国家电投新成立两家新能源公司

斥资26.4亿!国家电投新成立两家新能源公司

8月15日,电融新能源发展(广东)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成立,该企业由国电投绿电河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注资总额达到17.48亿元人民币。其业务范围涵盖了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以及节能管理服务等。此次成立,得到了中国康富(833499)、国家电投旗下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以及国电投绿电河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共同投资。

国家电投太阳能发电技术
2024-08-30
厦门大学唐卫华&张金宝等AM:原位混合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层共沉积可实现效率超过 24% 的稳定倒置太阳能电池

厦门大学唐卫华&张金宝等AM:原位混合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层共沉积可实现效率超过 24% 的稳定倒置太阳能电池

简化多层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制造工艺对其生产成本效益至关重要。鉴于此,厦门大学唐卫华教授&张金宝教授团队在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发文,题为“In situ Blending For Co-Deposition of Electron Transport and Perovskite Layers Enables Over 24% Efficiency Stable Inverted Solar Cells”,本文提出了在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加入(3-(7-丁基-1,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2024-08-29
捷佳伟创钙钛矿中试线正式投产运营

捷佳伟创钙钛矿中试线正式投产运营

日前,捷佳伟创位于常州基地的钙钛矿中试线经过前期筹备后,所有设备已全部进场并调试完毕,正式开始运行生产,300mm*300mm钙钛矿电池效率超过18%,210半片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效率超过26%,公司将继续对钙钛矿电池量产的关键性能进行研究。

捷佳伟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2024-08-29
阿特斯工商业储能系统助力苏州公共机构首个“大型充电宝”成功落地

阿特斯工商业储能系统助力苏州公共机构首个“大型充电宝”成功落地

近日,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阿特斯,股票代码:688472.SH)旗下阿特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助力苏州公共机构首个“大型充电宝”——储能电站在干将西路1038号集中办公区扎根落地。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苏州公共机构首个建筑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成功引入储能设施,同时也实现了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阿特斯光伏太阳能电站
2024-08-28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太阳升起——苗连生与中国新能源“英利模式” 上方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