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敦煌10兆瓦太阳能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下称“敦煌项目”)在招标中爆出0.69元/千瓦时超低价遭业内质疑一事,联合竞标方之一的天威英利母公司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昨天在SNEC第三届(2009)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间隙接受了上海证券报独家采访并首次作了回应。
“首先要明确,这次的投标主体是国投电力,并不是我们。我们只是为此次投标的系统提供组件。最后提交的0.69元/千瓦时竞标价格对我们来说,并不赚钱,但也不亏钱。”马学禄说。
此前,业内普遍认为这一价格是“亏本买卖”。“在正常情况下,即便是垂直整合的企业,即自己有多晶硅资源,也不可能达到0.69元/千瓦时的成本水平。”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前天在接受采访时说。
而事实上,天威英利正是全球少数几家实现垂直整合的太阳能公司之一。
“至少我们这块不会亏本。”马学禄说,“根据我们的时间表,当此次竞标结束后,需要我们提供组件的时间大约在今年年底。届时,英利自己投建的硅料厂已投产,会令我们的组件成本大幅降低。加上我们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将能保证我们以上述竞标价参与项目至少不亏本。”
据他介绍,天威英利生产的组件单瓦耗硅量仅6克,在国内同行业中是最低的。同时,其非硅成本(即光伏组件中除去硅料后的成本)也是同行业最低。
他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最低0.69元/千瓦时的竞标价格,和此次投标规定最低价中标有关。“在投标的指引里并没有其他要求,只规定最低价中标。”
“另一方面,我们之所以不赚钱也要做,还有一个目的是希望拿下这个标志性项目。”马学禄称,天威英利一直在极力劝说国内同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以推动光伏产品具备与传统化石能源竞争的条件。唯有如此,光伏才会大规模推广,整个行业才会受益。
但业界最大的担心在于,作为中国首次大型光伏电站项目招标,敦煌项目的上网电价可能成为国内后续并网光伏电站的基准价,而0.69元/千瓦时的成本对其他公司而言是难以承受的。
“外界对这次竞标有误解。”马学禄说,“就算最后只有英利一家的成本能做到,国家也不会以此作为未来竞标的基准价,也要考虑平均值。”
“我们只是想告诉行业、告诉社会,光伏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成本昂贵、高不可攀,而是完全可以做到成本较低。”马学禄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