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全国政协委员、南昌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周浪从北京开完两会返赣,参与会见了来南昌考察的台商代表团。光伏产业台商一行二十余人兴致很高,对南昌各项条件进行认真考察。南昌已在招兵买马,“打造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而另一边,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龚建明也在两会上发言指出,“建议将湖南列入国家光伏产业基地予以支持。”
是非辨
对于各地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计划,有人可能不解。“就是那个两头(原料和市场)在外把污染和耗能留给自己的产业?”
周浪很反对这样的说法。两会期间他特地发言对于当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否得不偿失、是否高耗能、是否高污染、是否牺牲中国资源环境为西方服务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经世界称王,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世界第二位。“一个行业能如此迅速发展并走在世界前列,这在我国十分罕见。可喜的是这还是前景广阔的新能源领域。”周浪对记者表示。
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内对光伏产业投资的持续高涨,国内上下各界对光伏发电及其支撑产业提出很多的疑虑乃至责难,在周浪看来这些问题大部分都能在技术层面回答,需要的只是科学客观地思考推理、收集事实数据再加上一点计算分析。
他用学者的习惯从能源收益率、耗能方面给了3组数字:当前采用的晶体硅片光伏电池工作寿命在25年以上(25年后发电能力下降到新电池的80%),而制造这种电池所耗的电能经2到4年发电就可以回收。能量收益约为10倍,随着市场和产业规模的扩大,这个收益比还可提高;
对钢铁、铝和太阳能高纯硅化工生产中每产生人民币100元产值所需电耗水平进行了调研和计算,炼铝电耗水平最高,达到113度电,而高纯硅生产最低,只需10度电;
2008年中国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4万千瓦,假设它装机产容量扩大250倍,总体耗能依照当前光伏产业技术水平,建设1000万千瓦光伏发电系统需耗电265亿度,占2007年全国总发电量的0.8%,而炼铝占到了5%,钢铁比例则为14%。
所以“光伏产业称不上高耗能产业。”他说。
关于光伏产业是否高污染,他解释,污染问题主要在上游高纯硅原料生产中。其产生的废水和废气无论从回收利用还是无公害处理都不存在技术困难。国内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了这项技术。而且,他觉得这个问题可以用简单的逆向思考解决:高纯硅生产供应长期被控制在美国、德国、日本七大企业手中,不向其他国家转移。“这三个国家的环保控制和法规十分严格,如果高纯硅生产是控制不了的高污染行业,它岂能在这些国家长期存在?”
他谈起这样的悖论,西方有人指责中国光伏产业霸占其市场、间接享受其政府补贴,而国内却指责它牺牲中国资源环境为西方服务。
光明的前景和窘迫的国内市场
对于光伏产业的支持,周浪并不孤独。在今年两会上,还有一些委员提出了我国应该大力支持发展光伏产业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第四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柳崇禧,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南洛阳市主委金正新,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龚建明等在他们的发言或者提案中都谈到了光伏产业的重要性以及扶植光伏产业的紧迫性。
金正新发言中指出,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比例也将达到10%以上。到21世纪末,太阳能发电将占到世界能源结构中的60%以上。如他所言,这真是一个光明的前景,但不可回避的是,光伏产业也面临着窘迫的国内市场。
金正新表示,中国太阳能电池研究比国外晚了20年,尽管最近10年国家在此方面加大了投入,但投入仍然不够。
周浪指出,“光伏产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可能是国家投入最少的行业。”
对于光伏产业企业的现状,具有很多光伏企业会员单位的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做了大量调研,写成提案由全国工商联提交到两会。他们为目前国内光伏产业的环境担忧。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信息研究部副主任陈磊告诉记者,现状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国内光伏市场发展缓慢。第二,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
新能源商会指出,中国目前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仅占生产容量的不足2%,绝大部分产品依赖出口。市场狭小已经严重阻碍我国光伏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光伏产业尚未建立起全面的研发和创新体系,也缺乏一些高新制造产业的支撑,因此我国的太阳电池关键生产设备基本依赖进口。这种现状导致我国光伏产业被打上“代工车间”的烙印。另外,光伏生产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光伏技术已经在朝着全产业链优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而我国目前主要靠进口生产线、并且各产业链单兵作战。
对此,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的提案中提到三大措施。其一,迅速制定上网电价补贴细则,启动《上网电价法》。其二,规划、管理、技术急需强化。其三,迅速培育国内市场。
关于第一条措施,全国政协委员、来自江苏省工商联的李仁在其提案中,将太阳能上网电价补贴标准细化出来,“2010年按照1.5元/kwh的标准,2015年按照1.00元/kwh上网发电价格的标准实行上网电价补贴。”
周浪跟一些光伏产业商家沟通过,只要电价能补贴到每度人民币2.5元,他们就可以投资光伏发电。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根据国内外多方估计,这个电价可以在2012-2015年降到每度人民币1元。
关于第二条,新能源商会指出,应该提高《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有关光伏产业的发展规划;其次,应该组建更高级别的政府专门管理机构加强规划和管理;最后,应该在“973”和“863”等科研计划中给予光伏产业更多的资金投入,迅速建立起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国家光伏研发体系。此外,全国政协委员、湖南政协副主席龚建明提出,应在《可再生能源法》、《电力法》等有关能源法的基础上,制定《光伏产业促进法》。
关于第三条,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认为,政府应该带头使用太阳能,在市政、交通照明等领域优先使用太阳能产品,并大力开展示范推广。在偏远农村地区充分使用太阳能电力能源。
事实上,为了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很多政协委员提出了相关或相似的建议,其中今年两会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提出具体的“数字”来具化政策。周浪对《能源》杂志记者表示,国家每度电收费中都有两厘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每年约50亿元,用它的一半来补贴太阳能光伏发电事业,就能为其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撑。柳崇禧指出,要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政策,出台扶植太阳能产业的税收政策。李仁在提案中指出,我国在税收上给予生产企业减免的政策优惠,参照小水电6%的增值税率计征办法。
“不失为一个机会”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日本太阳能市场急剧萎缩,我国生产的光伏太阳能组建出口量大幅减少,多晶硅价格缩水,从年初的305万元每吨下降到120万元每吨。
有人评论,光伏产业同样面临寒冬。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提供的资料显示,由于目前光伏发电成本接近传统电力成本的6-10倍,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纷纷出台电价补贴办法,使得本国的光伏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光伏技术不断提高,而光伏发电成本迅速下降。同时,由于我国的光伏产业主市场是国际市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短期内光伏产品供大于求已成定局。
在新的形势下,各国很可能通过提高准入门槛来限制国外产品。国内大部分光伏企业还不具备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品牌,它们将很难跟上国际市场标准的发展而被淘汰出局。
“现在,江苏、广东一带有些我所知道的光伏企业已经停产。”周浪透露。
不过,周浪认为这不失为一个机会。“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高成本,当前金融危机的结果使硅材料和电池组件等价格大幅度下降,达到合理价格,客观上起到了推动、加快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效果。这对启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是有益的”。
他进一步解释,2008年的计算评估显示,投资建设一个太阳能光伏电站,如要在8年后收回投入,则电价需要每度人民币3元。金融危机的上述作用,使这一价格有可观下降。
同时,他认为,“相对于之前的暴利,现在的多晶硅价格回归到理性水平,仍有盈利空间。”此时的金融危机有洗牌之效,“能够淘汰一些低水平、没有技术特点的企业”。
他对光伏产业怀抱信心的根源来于“光伏产业首先是靠国家意志拉动,这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恶化以及能源危机背景下各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这个方向不会变。”
他举例,金融危机中,原有鼓励补贴光伏发电的国家基本没有削减其支持力度,而且更多的国家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加入了支持规模化光伏发电的行列,美国政府实际上也以新能源应用和产业作为拉动经济的手段之一,其救市计划中包括投资总额达500亿美元的新能源项目。
面对不同的声音“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对太阳能的补贴将减少,比如德国,从而影响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周浪则认为,德国的补贴并不能说是减少,只能说按照他们的补贴计划进行,任何补贴都是逐步减少。“要使得整个产业最终回归到商业轨道”。
他表示,2008年全球光伏产量比2007年增长46%,此前40%以上的年增长已维持10年以上;权威机构预测2009仍能增长10%,而2010年开始又将回复40%以上的年增长率。
正因为认准了光伏产业的前景,周浪对家乡南昌正计划的光伏产业基地充满了憧憬,“年产值将会过千亿。” 他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