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危机为契机
另一方面,对于持续成长的太阳能电池行业,认为这次的金融危机其实是一个好机会。因为金融危机可能成为促进产业健全化的契机。可以告别此前那种泡沫色彩浓厚的简单数量扩张,通过技术改革真正降低成本。中电光伏(China Sunergy)就明确持这种看法(注3)。
在海外市场增长的诱发下,在中国,下游的模块企业和上游的多晶硅厂商纷纷上马。但这些厂商并不一定在全球市场上都具有竞争力。淘汰了这些企业,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可以变得更加稳健,未来实现稳步发展。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共识是,对于中国的光伏发电产业,目前这种挑战不可或缺。“冬天将过去后温暖的春天必将来到。十年后,即便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将变成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占据重要位置的国家”(石定寰)。
供应扩大和过剩交织在一起的硅料制造
2007年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1088MW,为全球第一(1)。但是,作为原材料的硅基本依赖海外采购。而且,太阳能电池成品也依赖出口给海外市场。这种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在中国被称为“两头在外”。为了解决海外依赖性大的问题,很多企业都开始参与硅料生产业务。到2008年,硅料的生产能力确实得到了大幅增长。
多晶硅制造商峨嵋半导体材料厂(Emei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Institute)的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4月,完成建设或正在建设及预定建设硅料工厂的企业共有64家(注4),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而且今后还可能有新的计划发表。
2007年,中国国内的硅料产量仅为1130吨。而到2008年,在已经投产的15家工厂的带动下,这一数字有望扩大至5000吨(图3)。其中计划规模最大的是LDK,一座可年产1.5万吨太阳能硅料的工厂正在建设之中。此外,四川永祥(SichuanYongxiang)(注5)也将在2009年使硅料年产量达到4000吨,并为增加到6000吨产能进行准备。其目的是利用5年时间,使多晶硅的生产成本降低至20美元/kg以下,成为能够在全球竞争的企业。
图3:2008年投入量产的中国硅料厂商共有15家。2008年年底的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万吨。按照预测,2008年的产量约为5000吨。作者依据论坛和中国国内公布的资料制作。
上述中国扩大硅料生产的动向甚至有可能改变世界的多晶硅供应链。峨嵋半导体材料厂预测,随着硅料稳定采购体制的逐步完善,中国企业产品在全球产量中的比例预计会按照2008年8~10%、2009年约20%、2010年后达到30%的数字推移。对于中国国内的单元厂商,中国国内的多晶硅供应量会在2008年年底开始增加,到2009年达到供求平衡。而到2010年则有可能出现供过于求。估计这可能会导致多晶硅价格在2009年之后大幅下跌。硅料的国内采购虽然才刚刚开始,但多晶硅的价格已经出现了大幅下降,事态发展的速度超出了预想。(未完待续,特约撰稿人:王海红、北原洋明,Tech & Biz)
更多请看报道的第四部分:关注和培育国内市场
(注3)中电光伏上海基地奠基仪式现场。为了应对不确定的世界经济状况,强化以技术为主导的业务体制,该公司做出了建设新基地的决定。图片为中电光伏提供。
(注4)多晶硅企业以四川省为中心,在江西省、内蒙古等也有制造厂在投建。
(注5)由中国两大民营企业通威集团和巨星集团合资成立的公司。投资额为65亿元。该公司年产1000吨的一期项目已于2008年9月19日投入使用,年产3000吨的二期项目也在乐山工厂内举办了奠基仪式。其成产的第1炉多晶硅通过了美国EvansAnalytlcal Group的认证。产品杂质低于太阳能级,因优秀的品质而备受下游使用者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