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有两家太阳能企业迅速崛起,创造了财富神话,一个是江苏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尚德),另一个是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赛维)。他们成功崛起的案例给我们以深刻地启示。
一、 两家企业的简况
无锡尚德是2001年5月由留学澳大利亚回国创业的施正荣博士在无锡市所创立,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制造和销售。2002年9月,第一条10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投产,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直接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2006年,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300兆瓦,产量160兆瓦;2007年, 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500兆瓦,产量350兆瓦,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跻身全球光伏产业前三强,成为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无锡尚德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就创造了一个高科技资本造富的奇迹,被太阳电池之父马丁•格林教授称之为“世界光伏产业的中国超越者”。尚德规划到2010年,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将达到2600兆瓦,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在无锡高新区我们看到占地180亩,设计产能600兆瓦的尚德光伏产业园一期,占地500亩,设计产能1500兆瓦光伏产业园二期和尚德研发中心正在建设和筹建中,建成后尚德将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今年才33岁的彭小峰, 2005年7月,在新余市注册成立了赛维公司, 从事太阳能多晶硅铸锭、多晶硅电池片研发、生产、销售。从立项到投产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2006年5月1日,公司就成功生产出两块重达275公斤的亚洲最大的多晶硅铸锭,当年年底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20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紧接着2007年6月1日,赛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定价达到27美元,募集资金4.86亿美元,创造了所有在美国纽交所单一上市的中国企业中最大规模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纪录,从而创造了又一个资本神话。2007年太阳能电池片产能达到40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成功上市后,赛维又向产业上游扩展,2007年8月先后开工建设总投资逾120亿元,年产能达21000吨的两个太阳能级多晶硅料项目,公司的发展目标是2009年多晶硅片产能达到1600兆瓦,多晶硅料达21000吨, 成为世界最大的硅料生产企业之一。在赛维公司现场我们看到占地200多亩的现代化厂区屹立在新余高新区,其后一个规划占地6000亩的新厂区正在建设之中,其建设规模、建设速度真令人惊叹。赛维在世界光伏发展史上创造了令业界惊叹的“LDK奇迹”。
二、 两家企业崛起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本文不去探究这两家企业内部的成功经验,我想着重分析的是什么原因、什么环境孵化、催生、造就了这两家企业的成功?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深刻地启示?从大量的媒体报道、新闻分析和实地考察看,我认为,尚德、赛维的迅速崛起,政府所给与的扶持和创业环境的营造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两市的经验说明环境是关系科技创新创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环境营造中有三点做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建立了风险投资机制和政策创新;二是“保姆式”服务先导;三是一把手亲自抓“一号工程”。
施正荣博士,1988年留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太阳能研究中心,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权威诺贝尔环境奖获得者马丁•格林教授,1992年以优秀的多晶硅太阳薄膜电池技术获博士学位,他个人拥有10多项国际太阳能发明专利。7年前,他放弃了在澳洲的优越条件,带着这些专利回国创业,当时国内几个城市同时向他发出了欢迎的信号,然而比较与权衡之下,他最终选择了无锡,因为无锡的政府更具有远见卓识。在他给市领导写信后,受到热情地邀请。2000年8月,他在无锡做了一次学术报告,一下就打动了有关领导,高新区的领导当即表示:“我们就是要吸引像施博士这样的科学家到无锡做老板”。市委一位领导提出:“谁要是把施博士放走了,市委和市政府将追究其责任”。用施博士的话说:“这些滚烫的语言深深温暖了我的心。”无锡市领导富有远见,以诚心紧紧住住了一个领军型的人才,从而演绎出一个创新性高科技企业超常规发展的奇迹。
施正荣创业之初遇到的第一大难题就是缺少资金。无锡市政府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协调组织了无锡6家国有企业出资600万美元,施正荣则以5%的现金和160万美元的技术入股,占25%的股权,共同出资800万美元,组建了中澳合资的“无锡尚德”。企业从成立到投产运营面临许多困难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为此,无锡新区专门委派两名工作人员,帮助企业从事公司组建方案、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信息发布、人员招聘等相关工作,为企业提供厂房用地,并减免房租,大大减轻了尚德的运营成本。同时,还为企业物色一批会经营、懂管理的人才,组成一个良好的团队,使尚德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公司的组建,投入正常运行。
在企业成立之初,政府千方百计地帮助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2003年初,尚德开始寻求外部贷款,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公司董事长李延人,做大量工作说服国有企业小天鹅、山禾集团、华光集团、路灯管理处等提供担保,获取担保资金5000万元左右。之后,李又动用自己的政府资源,通过无锡市劳动局拿到低息贷款资金5000多万元。5年间,政府还协助尚德积极申请各类科技扶持资金,通过国家、省和市级的11个项目,累计获得各项资金资助共3918.5万元,其中仅省科技厅支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差不多有2000万,及时解决企业初创发展中的困难,。当企业规模快速扩张,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时,政府又在土地供应等方面及时提供支持。当企业需要进入资本市场以获取更大资金,实现超常规发展而需要国有股本退出为其在海外上市创造条件时,面对许多人的不理解,无锡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屋建瓴又做出重要地决策,市委书记杨卫泽认为,风险资金当初的进入就是为了现在的退出;政府不靠风险资金赚钱,但要靠风险资金扶持有前途的企业;关键是要留住人,留住企业,做大产业。2005年5月,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尚德的几家国有股东按照市场规则操作适时退出,使高盛、英联、法国Natexis、尤科、西班牙普凯等多家海外机构得以顺利入股尚德控股,尚德由此变身为外商独资企业,得以顺利在海外上市,为新的腾飞创造了条件。事实证明,无锡市政府的这种以风险投资机制支持创新企业的做法,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战略眼光。正如有的媒体所说:无锡市政府在进退之间创造了尚德的“神话”。无锡市政府不仅用这种方式培养了税源,而且在投资环境方面获得了更大的回报,其带来的价值和效应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从此,无锡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更大了,在全国的影响力更强了,到无锡这块热土上来投资的留学归国人员更多了。这是做多少城市形象广告、招商活动都及不上的。施正荣深有感触地说,“在尚德的发展过程中,无锡市政府像保姆一样提供服务,像导师一样给予指导。”
为吸引更多企业到无锡投资,2006年5月12日,无锡市政府出台《关于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即“530计划”,以后又出台了“补充意见”。计划在5年内引进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530计划”的核心就是,给予海归领军型创业人才扶持政策: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场所和不少于100平方米住房公寓,三年内免收租金;从事科技开发项目的,经论证、审批,根据其项目的投资需求,市科技风险投资资金给予不低于300万元的创业投资;对有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不足的,可给予不低于300万元的资金担保;以技术成果入股投资的,经评估,其技术成果可按注册资本不少于30%作价入股;市政府制定的有关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入学入托、家属安置等优惠政策同时享受。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530”计划第一批项目签约会上对海归人才们说的话就是:你们来冒险,政府也跟着一起冒险了。你们创业有风险,我们有责任帮助你们降低风险。共担风险实质上是为创业者创造环境,而不是直接由政府去为企业经营风险买单,这是“530计划”的核心理念。
近年来,无锡市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吸引和用好优秀人才的试行规定》、《关于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 》,创新了政策体系框架,吸引了更多的领军型人才和各类高层次人才大无锡投资创业,活化天使投资,经济增长机制充满活力,2007年无锡市生产总值已超过3850亿元,发展势头强劲。
江西赛维的成功同样也离不开新余市政府领导的支持。
江西新余市是一个辖1县1区,人口110万,配套条件并不强的小城市,但小市敢于大作为,抓住另一个领军人物彭小峰,共同演绎了另一个资本造富的新神话。2005年,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与彭小峰的一次谈话,打动了彭到新余投资太阳能产业的决心。对彭小峰提出的两个要求:一是必须保证生产24小时供电;二是需要政府支持2个亿的资金,市委书记不仅给予承诺并认认真真地落实。对新余来说2亿元不是一个小数目,2004年全年,新余市财政总收入也不过18亿元左右。为凑足这2亿元政府支持资金,新余市政府提请市人大通过了以财政担保、发行信托产品方式为项目融资的决议, 之后通过融资、拆借、集资等多渠道千方百计地予以解决。将巨额资金借给一个新成立的民营企业,为此,市领导不仅要担经济风险,还承担了很大的政治风险。正是由于市里的资金支持,以后赛维又及时地获得法国NBP亚洲投资、鼎辉等基金对赛维的几轮共855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有了这些资金,赛维很快就引进了全套先进的太阳能生产设备并投产。与此同时,赛维积极筹备上市,仅1年时间就于2007年6月1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LDK”,募集资金4.86亿美元,从而创造了又一个资本神话,在世界光伏发展史上创造了令业界惊叹的“LDK奇迹”。
上市一个月后赛维连本带利归还了市里的2亿元借款,这些资金又用于支持新的发展项目。市领导算了一笔帐,如果按6%的税收征收,到“赛维”年产值600亿元时,就可以贡献新余税收36亿元,而这相当于当年政府担保借款2亿元的18倍。
新余市委、市政府对培养太阳能光伏产业高度重视,在成功引进江西赛维公司后,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举全市之力支持光伏产业做大作强。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为光伏产业发展开辟“绿色通道”:拿出相关税收的5%至10%来设立光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实行财税奖励政策,建立光伏产业风险投资机制,以及对光伏企业在用电、用地、用人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并推广光伏产品的示范应用,从政策、招商、人才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多管齐下,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外部环境,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致力于引进和培养太阳能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形成硅锭、硅片、电池产业集群,力争到2010年全市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的规模,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已成功引进了中材高科陶瓷、台湾科冠、宁波华升等太阳能产业上下游企业。为确保有更多的人才保证,新余市正在筹建中国第一所光伏产业学院,2007年10月,在新余高等专科学校设立了太阳能科学与工程系,首批招生470人,开始了光伏产业的大规模职业技术培训。
2005年新余在江西的进出口总额排名倒数第一,2006年已跃升到全省第二。同年,新余市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增长30.4%,2007年又达到41.56亿元。这是企业和政府的双赢,一个企业的成功,带动了一个产业以至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在新余市得到了再次印证。新余和赛维一样,都进入了高速成长期。新余市正在扎扎实实地打造建成“太阳能硅片之都”和“世界重要光伏产业基地”的宏伟蓝图。
曾宪章博士在“政府在社会创新中的角色与作为”的演讲中提出,无锡模式的重要观念之一是政府要学会从经营“土地”转向经营“土壤(环境)”。用一个企业老总的话说,无锡市领导的开明之处就在于通过这种风险投资,“四两拨千斤”地营造了一个“小气候”,如果企业是一棵树,整个社会环境是空气、水分、阳光、土地,这个“小气候”就是凝聚在树根周围的土壤。
“尚德现象”、“赛维现象”说明:环境是关系科技创新创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经营创业“土壤”,最关键是政策问题,包括:产业政策、人才政策、财税政策、风险政策等等。科技创新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构建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对于实现企业科技创新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把企业科技创新和政府环境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够打造出一个个财富神话,催生出产业经济、城市经济以至于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