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学技术 快速发展
2001年,留学澳大利亚的施正荣博士带着14项太阳能技术发明专利和25万美元回到祖国,创建了尚德公司。2002年,公司第一条10兆瓦生产线正式投产,产能相当于此前4年全国太阳电池产量的总和,使中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
此后,尚德又先后扩建了15兆瓦、30兆瓦、6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到2004年底,企业产能跃居世界第十位,销售达8亿元。“尚德”日益成为国际光伏行业的知名品牌,尚德公司成为世界瞩目的行业新星,这一切都离不开企业不断进行的科技创新。
高新技术企业一般强调引进国外成套的先进设备,而尚德则不然,他们通过技术评估选型,除引进核心设备外,大部分采用国产设备和国外二手设备,进行自主优化,形成独特的世界一流生产线,不仅适应各种复杂的工艺要求,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
行业垄断地位是任何一家企业都梦寐以求的,但尚德却反其道而行之,自公司投产后,每年举办一次技术交流大会,将国内所有上下游企业一起请来交流,促进行业技术整体提升,并在沟通中赢得客户信任,带动一批企业加入到光伏行业中来,在壮大整个产业规模中求得更大的发展。
为了保证与世界先进技术和产品同步,尚德公司一成立就建立了科技研发投入机制,明确将年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科技研发,使之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尚德的创业发展史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竞争力。尚德公司秉承“崇尚科技、以德取胜”的宗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立足之本,着力把科技成果转换成产品,把“实验室”转换成“生产线”,以效益最大化引领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 稳定发展
科技创新是尚德不断发展壮大的源泉,与此同时,尚德也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稳定发展。尚德公司董事长施正荣以创新而务实的精神、强烈的机遇意识、独到的见解和敏捷的行动,2年内连续4次扩大企业产能,迅速以专业化、规模化奠定市场基础。
尚德成立之初就选择了用国际化标准来建设企业。企业投产后的第一年,尚德公司没有急于开拓市场,而是花很大的精力申请国际技术认证,先后获得ISO9001、TU、CE、UL、IEC等太阳能行业几乎所有的国际通行认证,为打开国际市场扫清了障碍。目前,尚德产品外销份额占到企业总产量的80%。
伴随企业生产能力的快速扩大,尚德开始实施国际化跨国公司发展战略,将企业发展定位于全球高科技公司,在继续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加快企业境外上市步伐。
2005年上半年,尚德引入8000万美元国际风险投资基金,完成了企业重组;下半年,在海外成功上市,标志着尚德由生产经营为主转向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并重,步入现代企业发展的新阶段。
2005年12月,尚德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在美国市场融资额最大的民营企业。2006年1月13日,尚德收盘股价34.02美元,董事长兼CEO施正荣拥有股份市值23.13亿美元。
目前,尚德已经初步建立一支国际化的管理团队,通过猎头公司找到了经验丰富、管理专业的首席财务官,聘请德国营销专家任公司的运营官,聘请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研究中心主任担任公司的技术官,从而将企业经营和管理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实现了稳定发展。
创新人才战略 和谐发展
人是生产力最根本的要素。从一开始,尚德公司就十分注重人才的吸引和培养,以人才战略的创新,实现产品的创新,市场的创新,从而实现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先进技术是尚德的核心竞争力,而领军人施正荣既是企业的创立者,也是企业技术平台的搭建者和领导者,是尚德的第一人才。他个人拥有14项国际太阳能发明专利,成为国际太阳能电池领域一流的专家。正是靠着这些自主知识产权,尚德公司创立之初在技术上就与国际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一开始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利器。
尚德十分了解世界光伏行业的发展态势,更明白人才在科研中的重大作用。企业投产不到3年,尚德就初步建立起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光伏技术研发中心,实行技术入股新机制,并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吸引世界各地太阳能行业的顶级专家以多种形式来这里进行科研工作。
目前,尚德光伏能源工程技术中心,聚集了26位国内外太阳能技术专家,其中7名博士都是海内外一流的科学家。为激发一线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公司专门设立了“金点子”奖,每提出一条建议奖励100元,如果被采用并产生效益,按效益的10%进行提成。2005年,公司员工提出的“金点子”达200多项,产生的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
同时,尚德还与高校合作建立了南京大学尚德商学院、江南大学尚德学院,为企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人才产生效益。2007年底,尚德公司形成了540兆瓦的生产能力,完成产量364兆瓦,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亿元人民币,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世界光伏产业前三强,实现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尚德是科技创新造就的奇迹,是资本市场造就的奇迹,也是海归人才造就的奇迹。它颠覆了企业发展的传统模式,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尚德现象”,值得人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