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材料大厂杜邦,去年中首度成立跨部门的太阳能小组,抢食千亿元商机,杜邦太阳能全球业务总监狄黛妮(Stacy M. Dedinas )日前悄然来台上任,成为重量级外资驻台的最高太阳能业务主管,显示台湾在太阳能产业链的重要性。
狄黛妮昨(21)日接受本报专访时预测,薄膜太阳能技术五年内转换率有机会突破20%,并量产,将牵动太阳能版图移动;他认为我国政府应加强对太阳能产业的政策补助,才能让厂商迎头赶上日韩、欧美业者。以下是她的访谈纪要:
问:台湾太阳能产业有何优劣?有机会突破吗?
答:每个国家优缺点不同,台湾有世界数一数二的制造力优势,不管是半导体、TFT-LCD面板、或者人才及创新能力,都有助厂商往太阳能领域发展。
但需要改进的是政府的补贴措施。因美国、德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对太阳能设备的补贴比率甚高;台湾的政策补贴,一般民众仍难接受这项替代能源。力外,政府在效率、租税优惠方面,可以做的更多。
问:薄膜与多晶硅两种制程,何者将可能是未来发展主流?
答:若以现状来看,多晶硅是主流产品,垄断95%以上市场,薄膜迄今仍在起步阶段,不过杜邦两者并重,都投入研发。个人大胆预测,未来五年薄膜制程转换率有机会突破20%,并可量产,会改变整个太阳能产业结构。
其实,不管是多晶硅还是薄膜,都必须在五项关键指针达到平衡点,分别是转换率、发电工本、使用寿命、占用空间、民众接受度。
这五项指针缺一不可,才有机会达到杀手级运用。当前太阳能的总发电量,只占全球0.05%,比例非常小,相关业者应该要把饼做大,扩大替代能源的市占率。现在不是两种制程的竞争,而是传统能源与替代能源的竞争。
问:台湾诸多业者抢进太阳能,何者较可能成功?杜邦又如何定位这些厂商?
答:以国外例子来看,石化、化工、材料大厂,往往具有太阳能电池的制程优势,类似台湾的中油、台聚、荣化。完成石化产业上下游集成的业者,也很有机会,像台塑集团一旦确定跨足太阳能,相关综效庞大;鸿海家族也具有这样的条件,挟其在电子产业的代工规模与专业,未来跨足太阳能组装市场,只要开端做,就有机会吃下很大市场。
从杜邦的立场来说,我并不认为台湾这些知名大厂是竞争者,主要还是太阳能的总体产值太小,有赖大家共同突破;即便有些项目互为竞争,但其它材料或专利还是上下游的客户,所以我定位为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