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理论储量相当于1.7万亿吨标准煤。专家认为,我国发展太阳能的自然条件优越,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的潜力很大,但需要时间。?
7月3日,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马胜红和他的同事开始了“送电到村”太阳能光伏项目的研究。
“如果这一项目国家发改委能批准立项,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马胜红告诉记者。这对近来“遇冷”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应该是个利好。
6月初,保定天威英利海外控股公司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然而这家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太阳能企业并未像无锡尚德一样受到追捧,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股价在上市首日就跌破发行价。
尽管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因为最近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在纽交所上市过于扎堆儿。算上英利,目前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已经有7家,“这么多家公司集中上市,市场肯定不会像刚开始那样火爆”。
但是,这种情况还是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担忧。
“目前我们不看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投资前景,我们不知道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中国的光伏产业究竟能走多远?”一位专业投资人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源于“送电到乡”
“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光伏产业是从‘送电到乡’这个项目上发展起来的。”马胜红说。
据了解,2002年原国家计委启动了“送电到乡”工程,其目的是利用西藏、四川、青海、新疆等西部省区拥有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建设独立离网运行的太阳能光伏电站,以此来解决无电地区农牧民的生活用电问题。
“送电到乡”扩大了国内光伏发电的应用市场。统计显示,2002年以前,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一直徘徊在5兆瓦左右;2002年到2004年,国内光伏市场大幅攀升到20兆瓦左右。然而,2005年又迅速回落到5兆瓦左右。“这是因为‘送电到乡’项目结束了。”马胜红说,本来按照预期应该继续开展“送电到村”,“因为‘送电到乡’的机制出了问题。政策不稳导致中国市场出现了大起大落”。
“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为什么‘送电到乡’没搞好,如果‘送电到村’能继续开展,也许中国的光伏发电市场就能发展起来。”对于这件事,马胜红显得很无奈。
但是,天威英利行政部的李伟认为,‘送电到乡’还是给了国内很多光伏企业一个起步的契机。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400兆瓦,当年产量达到200兆瓦。
产能扩张 应用乏力
现在国内太阳能光伏企业开始进入产能扩张时期。
据了解,无锡尚德2005年的产能仅为82兆瓦,而2008年的目标则直接跳至600兆瓦。
此次英利海外筹得的3.5亿美元也将用于三期扩建工程。英利表示,如果工程进展顺利,预计2007年中期产能达到200兆瓦,2008年达到400兆瓦,2010年年底达600兆瓦。
此外,林洋新能源也将近期产能目标定在了400兆瓦。南京中电、上海太阳能、新疆新能源、杉杉尤利卡、常州天合、台湾茂迪等企业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和电池片产能也会有1-3倍的提升。
但另一个事实是,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始终徘徊在7兆瓦左右,中国光伏企业的产品95%以上出口到国外,其中德国是最大的买家。可以说,中国太阳能光伏市场几乎全靠千里之外的德国来支撑。然而,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德国市场逐渐疲软,光伏产品开始外流,汉堡港出现了大量压港现象。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明确制定了到2020年国内光伏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800兆瓦的目标。2006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能已经到1600兆瓦,这意味着仅过去一年的产能就可以基本满足未来十余年后的规划目标,而去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实际装机容量只有1420兆瓦。也就是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能已可以满足全世界的需求。
与此同时,日本的主流太阳能电池供应商也开始斥巨资大量生产太阳能电池,其中包括三洋电机、夏普和京瓷。
“现在看来市场是有些紧了。”对此,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太阳能电池技术实验室研究员王文静分析认为,刚开始光伏发电产量没那么大,需求突然变大,出现了暂时性的供不应求。现在情况变了,市场增量每年维持在30%-40%,而产能却一年呈几倍增长。
但王文静认为应该乐观看待这种情况,“太阳能电池产能规模扩大有利于成本降低。另外,从2010年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看,世界范围内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要达到9000兆瓦到10000兆瓦左右,而现在才2000兆瓦左右。这样看来,这几年的应用还要翻3倍。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现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能力还是不够的”。
另外,目前美国、西班牙等光伏发电应用市场也开始发展起来。“这还要一个过程。”王文静说,只要有市场,光伏产业就能发展。“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有两条腿,一条腿是产业,一条腿是应用。目前产业发展得不错,无论是上游的原材料,还是设备及产品,原来不利的情况都在一点一点得到改善。但是应用这条腿显得乏力”。
成本障碍亟待突破
“限制国内应用的主要问题还是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太高。对国内市场来说,没有政策支持很难发展起来,国外市场的发展也是依靠本国政府支持的。”李伟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太阳能发电每度成本约3.5元,与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风电、水电以及传统煤电相比确实昂贵。这制约了中国太阳能发电市场增长。
李伟介绍说,目前天威英利的产品90%以上出口到国外,只有不到10%在国内,主要应用于通信基站、西北地区的户用系统及高速公路交通警示灯等。
另外,太阳能光伏电池以及原材料多晶硅的生产,都属于高污染、高能耗行业。污染能耗在国内,清洁低能耗在国外,这难免让不少人感觉中国光伏产业有些尴尬。“可在国内真正要使用清洁能源,又觉得太贵,太阳能发电至今不能并入电网。”王文静说。
2006年1月1日国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对可再生能源上网发电出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光伏发电上。”王文静说,目前电网公司只接受风电和生物质发电,“实际上用电机制设计好了,高额成本的问题是可以化解的”。
发展国内市场需要时间
“有关国内太阳能发电的并网、上网电价,估计国家还要陆续出台相关的政策,但恐怕要到2008年以后了。”李伟推测。
“如果国内市场能做起来,无论对硅材料、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企业还是生产企业都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单单依靠国外市场的风险很大。”马胜红说。
据了解,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理论储量相当于1.7万亿吨标准煤。从地区分布来看,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大部以及云南、广东、海南等部分低纬度地带均为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
对此,马胜红表示,我国发展太阳能的自然条件要比德国优越,北京地区一年太阳日照约2300小时,而德国一般城市的日照是1600多小时。
“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的潜力很大,不过这还需要时间。”王文静乐观地估计:“发展国内市场也就是三五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