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光伏市场 > 正文

台湾太阳能产业 需要创造深度发展环境

来源:台湾科技网发布时间:2007-05-24 17:04:58作者:Solarbe.com

台湾太阳能产业与以往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时空背景不同,可能没有充裕的时间如半导体产业般一步一步架构产业供应链,而且在成长之初就面临到各国竞争者争食市场及抢夺资金筹码的压力,台湾要发展属于自己的太阳能产业,恐怕需要更深一层的探索发展方向,创造更具深度的发展环境,才有机会扶持这个产业在台深耕。

两岸太阳光电产业同起步 环境布局落差却渐明显

两岸太阳光电的布局起步算是相当,因为不如德、日等国家投入多年的研究,虽然两岸之前都有部分的业者投入太阳能产业,但让人耳熟能详的,以2000年前后成立的台湾茂迪及大陆尚德,随着全球太阳能产业渐受重视,掀开太阳光电产业的成长序幕。

两岸的太阳能产业说穿了多数是从国外「进口」而来,尤其是2004年以后成立的太阳能电池业者,更因为欧美全制程设备及技转经验成熟,所以切入量产的时间也快速许多,但技术的深耕程度相对受挑战。

虽然太阳能市场近几年来每年以约30%比率成长,但比起大陆市场,其实台湾在太阳光电产业的投资比率及规模算是小步前进,因为大陆快速立法规划、提升相关的内需市场,除2006年元月实施的再生能源法案外,更积极辅助当地太阳能业者快速站上国际舞台,从2005年底开始由尚德(Suntech Power)、晶澳(JA Solar Holdings)、苏州阿特斯太阳能(Canadian Solar Inc;CSI)到近期的多晶硅晶圆厂江西赛维(LDK)先后于美国公开发行。

台湾相关法律仍在立法院中等待审核,近期进展是该条例草案已到朝野协商阶段,经济部原草案版本,太阳光电未来每度电的收购价格是新台币8元,朝野协商协议,提高至10元,风力发电方面,陆上风力发电维持2元,海上风力发电提高至2.7元。行政院意见与朝野协商结果一致,未来收购价格将订在法中;除提高太能光电每度电收购价格外,为了达到推广家家户户使用太阳能,行政院已经核定了经济部所拟定的「再生能源风光双十计划」,「10亿瓦风力推广方案」及「10万户太阳光电推动方案」。


太阳光电有别于其它高科技产业 台湾没有明确技术出口管制即使台湾太阳光电的布局看似不及大陆来得快速,但目前来说,台湾太阳能硅晶圆及太阳能电池的竞争优势仍然存在,尤其是技术、质量良率及生产管理,在国际市场上仍受到相当程度的认同,但许多业者也坦承,这些优势的平均差距幅度有限,主要是上述从设备商技术转移者愈来愈多,产出太阳能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都相当。

比起在法令上对台湾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到对岸投资的限制,在太阳能光电产业中恐怕难找到相关法案,主要就是两岸的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时间相当,多数是从国外「进口」技术,而台湾在相关法令上难以规范所谓的技术外移限制,仅有一般对上市柜公司以资本额40%为投资上限的资金规范限制,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跳脱这个限制的其实大有人在。

两岸太阳光电产业积极成形中,因创造的环境不同,大陆的太阳光电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的架构雏形已经比台湾来得完整,从上游多晶硅、硅晶圆、电池、模块及系统等投入者众,而台湾则以硅晶圆及太阳能电池较为称着,其它仍待加强辅导成形。

因此,大陆市场对资金的吸引力似乎明显高出台湾,最明显的是吸引国际大厂认同其内需市场及产业群聚效应的潜力,前来共襄盛举,包括BP Solar投资位于大陆西安的碧辟佳阳(BP Sunoasis)、在美国NASDAQ挂牌的晶澳,晶澳为大陆太阳能单晶硅晶圆龙头厂晶龙、澳大利亚光电科学及澳大利亚太阳能公司所合资设立,而晶龙本身也是日本M.Setek长晶的代工厂。

对台湾来说,因为产业供应链架构雏形仍未完成,投资环境相对较难吸引国际大厂,更重要的是,近期台湾未浮出台面的新加入者中,也直接锁定前往大陆发展为目标,包括多晶硅料源、硅晶圆及太阳能电池等,不在台湾生根,使台湾在扶植这个新兴的能源产业难上加难。大陆群聚效应一旦发威     大者衡大的发展模式将不适于台湾半导体、TFT LCD等产业的发展,因为台湾较早耕耘且政府祭出限制「出境」条款,所以在台湾得以充份

发挥产业落地深耕的作用,而大陆太阳光电产业群聚效应透过上述的布局,发挥期可能比台湾早,所谓量产规模经济化的优势也可能比台湾早达成,更因为发展期间相当,所以没有技术、人员等限制出境等问题,而且还有资金早已外移不在台湾生根的危机。

从上述的两岸环境分析中了解,台湾太阳光电产业的布局,需跳脱以往电子产业的发展模式,不该一直局限在「经济规模」的迷思中,否则容易快速陷入价格厮杀、步入微利时代的混乱战局中,可能还没等到全球太阳能产业发展成熟,就被迫退出市场;因此,需深思在更多的创新领域布局,让整个产业的发展跳脱以往代工的模式。

当务之急最需积极发展方向即是技术精进,包括,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提升,及各项节省料源及次世代产品新技术的创造,以全球第2大太阳能电池厂德国Q-Cells为例,与多晶硅厂REC与发明了可降低发电板硅晶成分的「String Ribbon」,另也和REC共组薄膜公司CSG,而Q-Cells本身又独自投资薄膜模块VHF 15.5%股份及100%投资非晶硅薄膜公司Calyxo。

另外,在应用端市场的创作其实更是台湾最大的发展潜力所在,除了目前多数太阳能业者眼中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建筑整合太阳光电系统(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领域外,各类电子产品的电源部分,包括NB、手机等可携式产品,透过台湾深耕多年的电子领域基础,结合太阳光电或其它再生能源的发展,最能快速发挥该有的综效及竞争优势。

从国际太阳能电池大厂的布局中,包括第1大的日本Sharp、德国Q-Cells等上、下游整合及多元化技术的布局来看,台湾仍然可以找到有别以往的市场定位方式去发展,而多晶硅料源的缺乏,反而为台湾创造思考这类问题的时间及空间。

编辑:曹宇
E-mail:info@solarbe.com/ leo@solarbe.com
Msn:anynineleo@hotmail.com
QQ:19655412
手机:13811049010
光伏QQ群:27251987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www.solarbe.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新闻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台湾太阳能产业 需要创造深度发展环境上方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