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10
a) 光伏逆变器1#的负极接地;
b) 逆变器1#的输出端与逆变器2#的输出端并联后与一个隔离变压器(双绕组)的输入端相连;
c) 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接入电网;
d) 1# 型电池组件的PID效应。但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能够证明一个工作了五年的光伏电站,组件的输出功率骤降就是因为PID效应引起的。不过近年光伏行业对电池组件的PID效应还是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德国测试企业
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商业应用需要实现器件的高效率、高稳定性以及低成本,这主要依赖于光伏材料的发展。
自1995年Alan J. Heeger等提出本体异质结概念以来,聚合物 太阳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的研究获得了持续发展。在研究的早期阶段,器件的效率很低,研究的关注点主要是提高效率,通过设计和合成窄带系、宽吸收和具有较低HOMO能级的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以及具有较高LUMO
。在这种钙钛矿ABX3结构中,A为甲胺基(CH3NH3),B为金属铅原子,X为氯、溴、碘等卤素原子。目前在高效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中,最常见的钙钛矿材料是碘化铅甲胺(CH3NH3PbI3),它的带隙约为 获得重大突破,在国家光伏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验证的微组件效率为13.98%,10月份的最新研究成果中也披露了其6cm x 6cm的钙钛矿微组件也达到了15.76%的效率,且回滞现象被显著降低。程一兵教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