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某分销商拿到一款组件产品规格书的预览版,显示该产品系隆基Hi-MO9,组件效率达到24.4%,功率在625-660W。据业内人士分析,如果24.4%高效光伏组件量产,将成为当前主流版型之下的最高效率,该组件对应的电池技术潜力也备受关注。
如今,光伏产业链正在面临着技术同质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双重风险。一石激起千层浪,隆基绿能新品为同质化厮杀的行业注入了独辟蹊径的“强心剂”。
近期,光伏企业2023年年报及2024年1季度的业绩预报陆续公布。令人关注的是,今年1季度,光伏企业的业绩普遍出现大幅下滑。随着产业链价格下行,TOPCon企业正面临增收不增利,高库存减值的巨大风险。
在光伏行业的竞争中,技术门槛和成本压力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两个重要问题。PERC替代铝背场用10多年,TOPCon替代PERC只用了5年。如今TOPCon已现过剩,新的技术路线替代TOPCon或已不远。
技术门槛与成本压力并存,坊间传隆基组件新品“王炸”
今年4月,隆基绿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相比PERC和TOPCon电池, BC电池具有多重优势。针对大型地面电站业务,公司将推出BC路线的集中式产品,新产品转换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据业内人士表示,按照隆基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速度,作为平台技术的BC升级新品应该箭在弦上。
4月25日,有媒体爆料隆基新品规格书预览版,组件效率达到24.4%、功率在625-660W之间。从效率及功率分析,这已是当前主流版型的最高效产品。此前,隆基董事长钟宝申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公司很快推出下一代BC电池,新产品的效率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可摆脱同质化竞争。
据业内人士分析,该产品规格书很可能是隆基即将推出的新品。结合上述分析,我们有理由猜测:这款新推出的高效组件一定是基于BC技术,更高效的双面产品。
随着隆基绿能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技术门槛逐渐提高,对二三线企业产生了阻遏作用。同时,成本压力也使其他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高测股份在最近一期机构调研中表示,行业可能迎来一轮产能出清的竞争。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高成本的落后产能可能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而具有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资金优势的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龙头企业依靠成本、技术及一体化优势坚持市场份额,而二三线企业的出清并不是短期能够一步到位的。因此,光伏行业在2024年上半年仍然是一个熬的过程。TOPCon企业一季度业绩普遍下行,中国光伏再次走到技术纷争的十字路口。
如今,光伏新产品的技术门槛正不断提升,对企图通过举债扩张,同质低价竞争的企业形成较强的技术壁垒,但同时也为行业领先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这些新技术有望在未来成为光伏行业的主流技术,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光伏产业链业绩普遍下滑 行业周期性与成长性并存
据Wind光伏指数最新统计数据,截至4日26日收盘,光伏企业市值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为阳光电源(300274.SZ)、隆基绿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晶科能源(688223.SH)、特变电工(600089.SH),市值分别为1474亿元、1411亿元、976亿元、768亿元、700亿元。市值过千亿的光伏企业仅剩下阳光电源和隆基绿能两家。而在此前两年的高峰期,几家的最高市值均破过千亿元。
投资机构也未能幸免于难。国泰中证光伏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在2024年一季度的报告中披露,该基金报告期内亏损了544.54万元。这一亏损情况无疑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情绪。
光伏行业兼具周期性和成长性两大特点。其成长性来自于高经济性驱动的终端装机需求的迅速扩张。近十年来,全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增长近40倍,光伏已成为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能源形式。然而,与此同时,行业的周期性也如影随形。
从目前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光伏产业链的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主要环节的业绩增速明显不如石英、逆变器、金刚线等辅材。这一现象反映了行业内部的分化趋势。同时,具有较高技术瓶颈的BC、HJT等产品占比相比日渐过剩的TOPCon,正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隆基绿能曾表示,第一季度是市场需求淡季,但随着全球市场需求逐渐放量,预计将会对产业链价格形成支撑,推动产业链价格的修正。今年市场供给过剩的压力较大,如果产业链价格持续低位运行,那么财务状况脆弱、技术不先进的企业可能会被迫停产减产或者退出。届时,行业实际供需将不断趋于平衡,产业链价格或将回归理性。
责任编辑:xul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