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在美国光伏IRA政策刺激下,大量补贴和税收优惠吸引了大量企业涌入美国建厂,其中不仅包括欧洲企业,甚至还包括许多中国企业,毫无疑问,美国市场是当前光伏扩张最具活力的地区。
然而,一些美国本土的光伏企业似乎却向外逆行。
近日,美国光伏企业龙头First Solar宣布,将投资7亿美元在印度建设组件工厂,据介绍,该工厂的年产能为3.3GW,将雇用约 1000 名员工,生产First Solar 的 Series 7 薄膜碲化镉组件,该组件技术在该公司位于美国的研发中心开发,在经过优化后将面向印度市场投放。
据介绍,这也将成为印度“第一家”完全垂直一体化的太阳能制造工厂,也是First Solar在全球运营的第六家工厂。而此时,First Solar的上一个全球工厂还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伊比利亚教区抓紧建设当中。
在光伏产能严重过剩的环境下,First Solar近年却是接连扩张,似乎对产能过剩视而不见。除了本次开始的印度市场外,First Solar已经在美国、马来西亚、越南建了生产工厂,自2020年以来,该公司先后投入41亿美元进行扩产,产能也从6GW增长到2023年底的16GW,并预计在2026年实现26GW的产能。
这气势,丝毫不输给我国的光伏龙头们,在当前光伏产能过剩、竞争恶化的趋势下,First Solar这般扩张,不怕内卷吗?
为何不怕内卷?主打一个便宜
原因之一,则是其技术路线为碲化镉薄膜组件,与我国占据“统治地位”的单晶路线完全不同,因此几乎没有受到光伏产业链波动的影响。
不过,薄膜技术由于发电效率低于单晶硅,缺乏发电优势,因此在高效市场上无法与单晶组件抗衡,但凭借着其更低的成本,在一些对效率要求不高的市场仍具备竞争力。
而当前,印度市场仍主要以低价组件为主,几乎可以说是落后产能的主要市场,恰好可以发挥First Solar薄膜组件的低成本优势,于是两者一拍即合,本次产能扩张也就水到渠成了。
不过,薄膜技术作为光伏产业的一环,也并非丝毫未受到主流产业链波动影响,在单晶组件价格持续降价下,其成本竞争空间也难免受到挤压。
而目前,P型单晶组件价格似乎仍未止跌,近期中国电建42GW光伏组件集采项目中,组件最低价格已经跌到了0.806元/W,创下了历史新低,若后续组件价格继续下跌,对于低价市场而言,究竟选择效率更高的单晶组件还是薄膜组件就不好说了。
而除了在低价市场的竞争力之外,First Solar的扩张之路,也有其独特的背景。
美国押注薄膜技术意图与晶硅技术竞争
对于我国光伏产业链的统治地位,美国一直都是虎视眈眈,拜登开启IRA激励政策的初衷,就是摆脱对我国光伏产业链的依赖。但苦于我国单晶光伏技术实在太完整,无法抗衡。
为此,对于单晶之外的光伏技术就保持了重视。IRA激励中就尤为提到对除晶硅光伏技术之外的其他技术路线的大力扶持,包括薄膜技术、钙钛矿技术等,为此,First Solar的薄膜技术也可以说是美国在光伏产业链竞争的一步棋。
那么钙钛矿技术呢?由于钙钛矿技术目前尚处于商业初期,且我国对钙钛矿技术也极为重视,研发和产业化进展似乎也更快,美国占不到便宜。
而薄膜技术,早在此前我国就有包括汉能、尚德、赛维等布局,但结果无疑都是以失败告终,被更高效率的单晶技术逐步替代掉,在我国早已是退出历史舞台的技术了,原因包括效率、成本以及下游市场的萎缩等。
为此,为此美国在光伏产业链的竞争只有我国市场不那么重视的薄膜技术了,而薄膜技术目前仍主打低价市场,在中国、欧洲等高效市场仍缺乏竞争力。
但从未来看,近期COP28大会上指出,目前全球脱碳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包括印度、东南亚以及非洲等地区,毫无疑问,光伏、尤其是低价光伏将是以上地区最具投资性价比的技术,预计薄膜技术在以上地区或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能否比拼得过单晶硅仍是未知数。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薄膜电池市场占有率仅为3.1%,同比下降了0.7个百分点。2023年的数据尚未出来,预计薄膜电池全球市占率会到多少呢?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