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浙南产业集聚区瓯飞围区内的滩涂上
占水域面积约4.7平方公里
139.6万片光伏组件
排列组成24个区块
助力浙江打造东部蓝色产业带
拼出“绿色新图景”
它犹如一座海上“光伏岛”
将清洁能源从海洋输送到城市
当前“创新我闪耀”第三届正泰“三金”创新评选活动在正泰集团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正泰新能源”)携光而行,提报的案例——《温州泰瀚550MW渔光互补项目》,充分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养鱼”,为合筑“锦绣光伏”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2021年12月16日,现场总工程师宣布:“正泰新能源温州泰瀚550MW渔光互补项目全容量装机并网成功!”当日,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温州,刊播《亚洲最大滩涂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从开工至并网用时不足四个月,该项目跑出当年开工、当年并网发电的“正泰速度”
One 提速“装备”
从设计、开工到正式投运,地面电站事业部协同财务部、法务部、投资管理部,以及采购、技术、工程、外协等相关部门组成项目团队,在电站设计、集约用海、海域确权论证等方面创新,最大化提高发电效益,充分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
11.5亩
“发电站”从陆地搬到了海上,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然而,为了让用海集约化效益更进一步,项目团队发挥“死磕”精神,不断论证,最终将每兆瓦发电量海域使用面积降到11.5亩,用海面积共计7400亩,实际总装机容量595.4MW。“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组合,实现渔能融合发展,不仅提升了海域效率集约程度,还提高了单位面积海域的经济价值。
1000X/天
项目坐落于温州浙南产业集聚区瓯飞围区内的滩涂上,需要在堤坝、河流附近,以及海中设置塔基,施工环境非常复杂。为了工程质量、建设速度两不误,采用集装箱式浮船打桩,提高打桩效率与精准率,大大缩短工期;采用透水构筑物升压站平台,满足用海要求。据正泰新能源地面电站事业部副总监叶娜介绍,该项目预制桩总计约16万根,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并网,每天打桩1000根以上,在项目高峰期最多投入1000多人一天。
5万度
139.6万片光伏组件采用正泰ASTRO 450wp单晶硅组件及部分双玻组件组成结构,提升了发电量。据叶娜介绍,项目设计阶段,考虑不同类型光伏组件应用对发电量提升的差异,创新设置双玻组件试验对比方阵,并网11个月的数据显示,提升发电量约5万度。这也为后续在渔光互补项目组件选型及效益分析提供参考数据。
13亿元
项目容量大、资金需求量大,投资管理部创新投融资模式,在建设期引入外部融资公司进行无担保融资13亿元,用于补充项目流动资金、工程款等,大大缩短了垫支时间,节约了财务成本,有效缓解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
Two 双碳“渔光曲”
温州泰瀚550MW渔光互补项目,将光伏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助力城市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以绿色方式保障地方能源供应,推动浙江省能源结构稳步朝着“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迈进。
项目运行后,年发电量约6.5亿度,相当于13万户家庭全年的用电量;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64.8万吨;年产值3.35亿元,年均税收超5000万元,每亩滩涂每年将创造约3000元渔业产值;温州电网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提升约26%。
项目基于渔光互补有机融合的特点,创新开拓模式,成为浙江省光伏项目海域立体确权先例,突破海洋能源立体应用的空间“次元壁”。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被纳入《温州市2021年“六重”清单》,是温州市2021年奋战奋进的“攻坚重点”,属于浙江省“152”工程项目。
Three 奋斗者说
泰瀚的成功背后,看得见的是,一个个数字累进聚变的“正泰速度”,看不见的是,长达1年的筹备期,可想而知其中的复杂性。一次次的试验、创新和突破,都是正泰光伏人用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创业、创新精神,与海洋进行的亲密对话。
项目负责人叶娜
项目建成投运后,受到各方点赞,极大提升绿色能源示范效应和公司品牌影响力。
这一标杆项目的快速落地,离不开团队的高效协作、勇于创新。在漫长的筹备建设过程中,我们摸索前行,不断进行技术和应用创新,取得了用海功能、海域立体确权等多项创新先例成果,为公司探索光伏和海洋生态的融合,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线和开发模式。能够参与项目的实施,是一件引以为豪的事,让我对海洋能源开发有更多的理解和实践。
项目成员唐亚男
在这个项目中,海域认证是比较漫长和艰难的,从海域使用审批到海上升压站建筑物认证,前后做过了各种用海论证以及专家评审会。也正是通过这个项目的历练,我了解了海域确权管理的流程,为我们建设其他滩涂性的渔光互补项目海域立体确权提供实践经验。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