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东北部,素有“中国煤都”之称的大同,曾是山西省乃至全国数一数二的能源大市。
早在清末,大同就形成了煤炭的规模开采。然而,这座百年“煤都”曾因煤荣耀,也因煤苦恼。
多年来,煤炭开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保障,但同时形成的采煤沉陷区,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如何“脱黑向绿”、转型升级,是摆在大同面前的一道“生态考题”。
01、百年“煤都”的“阳光”转型
处于晋北地区的大同新荣,沟壑纵横、丘陵起伏,采煤业的过度发展,让这里人居环境日益恶化。
然而,在一排排光伏板的“守护”下,曾经的采煤沉陷区正在迎来“新生”。
2021年12月30日,作为彼时全国单体最大的光伏+储能平价上网项目——隆基山西大同新荣二期项目(600MW+30MWh)成功并网发电。项目因地制宜采用“光伏+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实现资源重新利用,助力采煤区生态良性循环发展。
据了解,隆基在山西采煤沉陷区的光伏探索从2018年就开始了。“当时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大同的土地进行详细摸排,并最终选择落地新荣,也因此诞生了现在的新荣一期、二期项目。”在隆基清洁能源中部区域负责人王强的印象中,过去这里“地下产煤,地上沟壑,几乎什么也干不了”。现如今,隆基在曾经荒凉的采煤沉陷区建设光伏电站,并在光伏板下种植低矮灌木,既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绿电,又能对采煤沉陷区的地表生态进行恢复和保护。
然而,这些只是光伏带动百年煤都“脱黑向绿”的缩影。
地处大同新荣区的上深涧乡,是项目最先落地的地方。由于采煤沉陷区的存在,给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在建设光伏电站的同时,我们还在上深涧乡集中安置小区屋顶,给村民免费安装了分布式光伏电站,有效解决了老百姓的用电、收益问题,成功树立了传统产业区转型升级的示范标杆。”
据王强介绍,隆基打造的新荣光伏电站项目,不仅积极推动了采煤沉陷区土地的综合利用,而且还让当地农民享受到了阳光带来的“红利”。
大同市新荣区破鲁堡乡施家洼村的村民吴凤楼,就有着切身感受。
“一方面,我们可以出租家里的闲置土地,变‘废’为宝,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我自己也在项目上做打桩、打混凝土等工作,平均一天能赚上200多块。”吴凤楼说自己再也不用远赴太原、宁城等地打工了,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养家,收入也足够家庭一年的花销。
据隆基清洁能源山西大同新荣项目负责人范超回忆,在电站建设的过程中,队伍中至少有50-60人来自当地,占到当时总人数的四分之一;项目建成后,80%的运维人员也都是本地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
02、光伏,为生态修复带来新思路
2017年国家发改委相关研究项目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23个省市区、151个县市区分布采煤沉陷区,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其中,涉及城乡建设用地4500-5000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约2000万。
如何治理大面积的采空区和沉陷区,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中,提出综合考虑采煤沉陷区,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山西、内蒙古、安徽、宁夏等地也陆续将光伏发电项目引入采煤沉陷区的治理中。
据王强透露,山西大同的新荣项目严格按照《大同市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生态保护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施工结束后,还需要在光伏阵列间,栽植适宜当地生长的灌木林或灌木经济林,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效果。
光伏不仅为采煤沉陷区提供了治理新样板,也为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了解,已经投运的新荣一期项目运营情况良好,发电量位列山西光伏电站前列,曾经贫瘠荒芜的采煤沉陷区真正蝶变成了绿色能源基地。
作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一直秉承着环境友好和生态修复的初心。让光伏走进荒山、废弃矿山、荒漠、戈壁,让光伏和农业、养殖、旅游等产业链无缝对接,以绿色能源带动光伏创新应用与经济转型。
在宁夏灵武,光伏电站的存在不仅稳住了水土,而且仅用短短四、五个月,光伏板下就长出了茂盛的草丛,原本生态脆弱的废弃矿区如今成为宁东的绿色屏障。
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隆基在这里探索出“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光伏治沙”模式,为全球荒漠化治理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借鉴。
现如今,光伏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发电形式,还可以为人类和地球带来更多可能。未来,在“Solar for Solar”发展理念的推动下,光伏产品将应用到海水淡化、荒漠治理等领域,进而逐步固化碳排,承担起修复地球生态的作用。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