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新研究,全球向净零排放的安全过渡需要各国实现光伏组件的多样化、全球化并扩大光伏组件产能。光伏组件的供应链主要集中在中国。
该研究表明,全球太阳能开发需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增长,这要求“产能的大幅提升”,这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快速开发弹性供应链能力的担忧。
自2011年以来,中国在新光伏供应容量方面的投资是欧洲的十倍,在包括多晶硅、硅锭、硅片、电池和组件在内的光伏组件的所有制造阶段,中国的占比超过80%。研究发现,这是IEA开展的第一项此类研究。
题为《太阳能光伏全球供应链特别报告》的研究显示,至2025年,全球将几乎完全依赖中国供应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关键构件,中国在全球多晶硅、硅锭和硅片产能中的份额预计将很快达到近95%。
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Fatih Birol在今天上午的新闻网络研讨会上称,“我们认为,无论是怎样的全球供应链,这种集中度都表明了脆弱性的严重程度。在我看来,必须要实现多样化。否则,我们可能会在未来几天、几个月和几年面临重大挑战。”
国际能源署称,在太阳能光伏供应链的所有组件制造领域,中国是最具成本竞争力的地区。中国的成本比印度低10%,比美国低20%,比欧洲低35%。这是由能源、劳动力、投资和管理费用的巨大差异造成的。
报告写道,在缺乏财政激励和制造支持的情况下,组件之外的制造项目的可融资性“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少数国家之外仍然有限”。
各国政府需要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Birol表示,“当然,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降低成本来吸引投资。” 为了降低土地成本,他呼吁各国出台“创造性政策”,如提供制造业税收优惠或支持在产业集群中设立生产厂。
IEA指出,商品价格高涨和供应链瓶颈导致去年光伏组件价格上涨了约20%,同时,由于交货延误,世界各国政府开始越来越关注太阳能光伏的制造供应链。
研究报告称,白银短缺或是这一行业未来面临的一项不利因素,2030年,太阳能光伏制造业对金属的需求可能超过2020年全球白银总产量的30%,高于目前的约10%。这种快速增长加上较长的采矿项目交货期增加了供需错配的风险,会导致成本上升。
IEA表示,为了与IEA提出的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接轨,2030年,多晶硅、硅锭、硅片、电池和组件的全球产能需要增长一倍以上,现有生产厂也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造。
IEA研究表明,自2011年以来,由中国主导的创新令光伏制造业的排放强度减半。尽管如此,随着中国产能的扩大,全球光伏制造业的二氧化碳绝对排放量几乎翻了两番。
IEA透露,在全球光伏制造业所使用的电力中,煤电占比超过60%,大大超过煤电在全球发电量中的份额(36%),这主要是由于光伏产能集中在中国。
附报告精华图片摘要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