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屋顶躺着就能赚钱?
骗补贴?坑农民?
这是10年前,很多国人对光伏的印象。
就连能源领域的人,也不看好中国光伏,称其为高耗能产业、垃圾电。
当时,甚至有业内人士疾呼,整个中国的光伏产业90%都是买来的,根本就没有核心技术,挣得都是组装的辛苦钱,组件毛利率连4%都不到。
图:2008年我国光伏产业格局
只要欧美小手一抖,我们整个光伏产业就完了。
然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光伏制造端产值突破7500亿元。新增装机达54.88GW,创历史新高。
新增装机量连续9年世界第一,累计装机量连续7年世界第一,其中分布式装机占比突破50%。
2016-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情况(GW)
图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要知道这可是在欧美数十年的打压下,取得的成绩。
那么这些成绩到底靠的是技术,还是一如既往的买买买,靠着廉价劳动力、广阔市场的代工模式?
会不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短短10年时间,两极反转,我们从被欧美卡脖子,转而卡欧美的脖子?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微信公众号:PV-2005)认为当前我们的光伏产业,完全可以担当起这个大任!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光伏出口总额达72.8亿美元,同比增长109%。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我国一季度光伏电池出口量增长100.8%。
我国出口海外的光伏组件数量越来越多,真想对国外某些国家说:“你们也有今天!”
疯狂:扎堆出现的硅首富
风水轮流转。
如果你问最近10年最能造富的行业是什么?必然是互联网,你看二马(马云、马化腾)一张(张一鸣),都是几千亿身家。
但15年前,要说最有钱的行当,当属光伏。在硅老板面前,房地产大佬和煤老板都得靠边站。
那时光伏的造富速度和规模,恐怕没有哪个行业能比。
造就了两位全国首富,尚德电力施正荣和汉能李河君;以及河北首富苗连生;江西首富彭小峰等一众超级富豪。
尤其是施正荣的尚德电力,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光伏产业的一个缩影。
2005年尚德电力在纽交所敲钟,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民营企业。
2006年,尚德电力创始人施正荣以186亿元的身家成为中国新首富,而这一年距尚德电力成立不过5年时间而已。
这速度,堪称坐火箭。
光环接踵而至,无锡市授予施正荣“创新先锋”称号,半身像树立在无锡的大街小巷。
外媒甚至称他为“光伏教父”“能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盖茨的继任者,未来的世界首富......
当时就连施正荣自己都觉得实至名归,张口闭口就是“行业的引领者”,“世界第一”。
公司管理上,更是目标远大,跑步前进。上市3年施正荣就提出产能增加10倍,从100兆瓦增至1000兆瓦。紧接着,又提出2012年5000兆瓦的目标。
随着1000兆瓦的目标达成,尚德电力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电池组件制造商。
还有汉能的李河君,另辟蹊径,不走多晶硅路线,总投资2000亿巨资搞薄膜发电,一举成为全球薄膜发电的第一人,后来被证明这是他自导自演的一场骗局。
尚德的上市和扩张,无疑给无锡带了大量就业及不菲的税收,于是无锡政府大笔一挥,给光伏产业补贴增加至十几亿。
当时正逢欧洲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德国更新了《可再生能源法》加大光伏补贴力度,西班牙推出《皇家太阳能计划》,全球光伏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1%,欧洲多国光伏装机量年增速超过100%。
只要光伏投产就能挣钱。
于是,在无锡尚德模式的带动下,整个中国都在为光伏疯狂。
最夸张时,就连生产内衣、袜子的企业也在重金上马光伏生产线。据统计,当时全国有600多个城市要建设光伏产业园,数千万人进来发财,其中就包括隆基股份、以及尚在做饲料的通威。
从2004年到2007年,短短4年,光伏产业电池组件产能从不足100兆瓦,一跃到1088兆瓦,光伏企业更是暴增到1000多家,占据世界光伏产业半壁江山。
彼时,累计已有11家光伏企业在美国上市,组成了声势浩大的“中国光伏军团”,带领中国成了当时世界第一大光伏电池制造大国。
可这种疯狂的扩张,埋下了两个隐患。
一是在产业高速增长期,尚能维持看似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极有可能造成严重打击,抗风险能力极差。
二是中国光伏产业采取“三头在外”的模式,90%以上的光伏产品销往海外,90%以上的核心原料靠进口,没有核心原料,没有核心生产设备,就没有定价权、话语权。过度依赖别人,将来必然会受制于人。
但整个产业的人都沉浸在高速增长的狂欢中,没有人意识到危机已经来临,并给中国光伏产业致命一击。
毁灭:欧美资本的“屠杀”
2005年,国际市场多晶硅价格为40美元/公斤。
在欧美供应商的推动下,晶料价格飙升。到2008年三年时间,多晶硅翻了12倍,涨到了500美元/公斤。
为了稳定硅料价格,在国际上游硅料供应商的提议下,中国光伏企业纷纷签下了巨额长协合同,提前锁定硅料产量和价格。更有甚者一下签定了10年的长协合同。
一边是原料暴涨,一边是压价购买,两头围杀之下,中国光伏企业靠无数民工撑起来的利润,生存越来越艰难。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
全球光伏产业需求急剧下滑,欧洲紧急叫停了多个项目。以西班牙为例,光伏新增装机量一年内从2758MW骤减至69MW。
中国光伏作为中游的加工商,对下游没有定价权,价格全靠买方出价,再加上行业内的无序竞争,中国企业陷入了一个高收低卖,甚至需要赔本销售的困境。
市场已经给中国光伏产业敲响了警钟。然而,此时的中国光伏产业仍然沉浸在世界第一中不可自拔。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席卷下,全球装机增长率由2008年的103%下降到21%,全球多晶硅的价格暴跌九成还多,再次重回40美元/公斤。
中国光伏企业基本都在价格高位锁定3-10年的长协合同,取消长协面临巨额违约金!以尚德为例,取消部分长协后,被迫赔偿高达2.12亿美元的违约金!
再加上受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影响,大量热钱流入到光伏中。部分企业为了增加产能,不惜大规模举债,全国光伏组件产能1年翻一番,2011年产能从21GW一跃增长到51GW。
如果这个时候能意识到危机,及时缩减产能,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也不会在欧美的制裁下,一败涂地。
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占全球光伏市场50%的欧洲补贴大幅削减,市场瞬间停滞,不仅取消了30%的光伏电站预建计划,光伏组件价格狂跌70%。
与此同时,欧美资本开始对中国光伏产业动手了。
2011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开展“反补贴”、“反倾销”的“双反”调查,加征的反倾销税收最高达249.96%。
欧盟紧跟其上,2013年同样对中国征收高额“双反”税。
要知道,欧美市场占到中国光伏出口份额的90%,中国光伏企业瞬间遭到毁灭打击,销售渠道直接被掐断。
2011年中国光伏出口额358亿美元,2013年断崖式下跌到123亿美元。
中国光伏企业几乎全部陷入巨额亏损,九成以上的多晶硅企业被迫停产,总产能出现负增长。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