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伊始,国家围绕“1+N”推动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陆续落地,各行各业正式打响了双碳的第一枪。面对碳中和碳达峰的重任,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正撑起这场转型大战的主力。
来自双碳的东风给光伏行业带来了足够广阔的装机空间,也促成了光伏电站应用领域的多点开花。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光伏电站应用正形成以基地项目、整县推进到常规项目为主的格局。可以预见的是,光伏电站的应用场景将愈发多样化与复杂化。从荒漠到湖泊、从平原到山地、从屋顶到高铁站、加油站、机场、铁塔……光伏电站“上山下海”,正全面铺开碳中和的大计。
双碳下的光伏行业:降本仍然任重道远
然而,在下游项目快速上量的同时,光伏行业仍然面临来自降本的巨大压力。一方面,土地成本水涨船高,来自电网消纳、调峰压力以及储能配比也在持续抬高光伏电站投资成本。进入“十四五”开局阶段,非技术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除了常规的非技术成本之外,光伏电站投资还背负着额外的成本压力,包括各地几乎成为标配的产业配套等。面对持续上涨的非技术成本,光伏产业链降本增效的重担并没有随着平价的到来而减弱。
理想与现实在光伏行业体现的淋漓尽致,那么于行业本身来说,降本增效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旋律。在2021年面对供应链价格的此起彼伏,行业已然充分挖掘了多条路径的降本潜力,要想实现更进一步的成本下降,显然仍需寄希望于新技术路线的出现与突破。
整个光伏产业链,目前最具降本增效潜力的仍然在于电池环节。站在新旧技术更迭关键节点的环节,电池正背负着时代的重任。随着PERC时代红利的逐步消失,电池面临着从P型到N型的转型之痛。而在N型一领域,还存在着TOPcon、HJT以及IBC、HBC等诸多技术路线的选择;除此以外,快速崛起的钙钛矿等颠覆性技术的虎视眈眈,而在2022年多种技术路线的争论或将初现结果。
为了更好的助力行业降本,晶科能源率先出击。2022年1月8日,晶科能源8GW高效N型TOPCon电池在安徽工厂正式投产。目前晶科TOPCon电池平均量产效率在24.5%,最高效率已经达到25.4%。据了解,晶科能源拥有编列近400人专业的N型研发团队,计划于2022年投入TOPCon电池的制程和量产,目标是在良品率赶超PERC电池的同时,成本逼近PERC电池。
而在此前,晶科能源持续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在研发过程中18次打破电池和组件效率世界纪录;一年内4次刷新N型电池效率世界纪录,引领行业N型升级。此次,晶科能源安徽肥东工厂的正式投产,不仅标志着N型TOPCon电池的高量产效率和高良率的实现,也加速推动了行业向N型商业化生产的升级步伐。
N型产品锋芒初现
事实上,N型技术的优点已然为行业所熟知,大致可以概括为转换效率高、温度系数低、光衰减系数低、更优的弱光响应、更高的双面率等,这些综合优势使得N型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发电量,高于市面上主流的P型电池。若N型电池及组件生产成本与P型电池及组件持平,加上更高的发电量,两者综合将使得N型电池组件的LCOE(度电成本)明显更低。
为了更好的凸显N型TOPCon组件的价值,从2020年开始,晶科能源通过和客户共享数据或建设试点项目的形式来验证N型TOPCon组件在不同环境下的发电增益。澳大利亚1.5MW工商业屋顶就是其中一个试点项目,该项目主要研究和对比了安装在白漆钢结构屋顶上的N型和P型双面组件的发电增益。
该项目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性,全年分干湿两季。该研究目的是对比163尺寸60片N型和P型组件发电增益的不同,其中项目总容量是1.5MW,逆变器型号为古瑞瓦特80kW,所有组件都在白漆钢结构屋顶上方1米以上位置安装,倾斜角度15度。上表显示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两种组件的发电量:与P型双面组件相比,N型双面组件单瓦和背面发电量显著提升,整体发电量增加了5%。
得益于N型组件更优的温度系数和辐照性能,在10月和11月(澳大利亚夏季),N型组件发电量高于PERC双面组件5.5%,而在5月和6月(澳大利亚冬季),N型组件发电量高于P型双面组件4.3%。每月数据显示发电量的增长基本稳定,而2020年12月澳大利亚雨季延长,虽然组件发电增益低于正常值,但N型组件的发电量仍比P型组件高5.3%。
原标题:N型打响2022年“开年战”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