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要振兴,能源产业发展成为其中关键一环。
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资源禀赋、发展潜力较大,是吉林省固有的优势之一。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吉林始终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30·60”碳排放目标为吉林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此,吉林省积极部署,“陆上风光三峡”应运而生,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渐入佳境——
2021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两横两纵双环”电网,完善500千伏电网结构,启动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工程,推动“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建设;
当年6月8日,吉林省能源安全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加快“陆上风光三峡”建设,着力构建清洁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奋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10月28日,在白城通榆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40万千瓦外送项目建设现场,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建设迎来了全面启动。
时值寒冬,汽车驰骋,一路向西,经松原,至白城,途中可见一台台风机如白色森林,一片片光伏电板如蓝色海洋……一幅精心描绘的“风”“光”产业画卷,正在白山松水间壮丽舒展。
依托吉林西部广袤平原的风光资源,以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为支撑,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工程的主体区域包括白城、松原两市全部及四平双辽市,涵盖3个市、11个县(市、区),幅员面积约5.1万平方公里,是国家松辽新能源保障基地的核心区。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800亿千瓦时。
近日,好消息传来——截至1月初,全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已突破1000万千瓦。
与此同时,据省能源局副局长杨庆明介绍,为加快实现能源绿色转型发展,省能源局根据吉林能源自身特点,开展深入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吉林省“11125”新能源发展重点任务——
建设一个基地: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
一条通道: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
一条产业链: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
两个园区:白城、松原“绿电”园区;
五大工程:生物质能源利用、氢能开发利用、电能替代、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新能源乡村振兴等重点工程。
规划、愿景落定,实施是关键。为推进吉林省清洁能源发展,加快“陆上风光三峡”建设,吉林省采取了多种方式齐头并进。
——内引。通过白城市、松原市两个“绿电”园区低电价和“绿电”优势进行招商引资,扩大用电增量,提升省内自身消纳能力。争取到“十四五”末,两个园区用电量达到200亿度,配套新能源装机800万千瓦;到“十五五”末,两个园区用电量达到400亿度,配套新能源装机1600万千瓦。
——外通。打通外送通道,借助鲁固直流以及正在推进的吉电南送特高压外送通道将优质清洁能源电力送往华北、华东等地区,联通京、津、冀、鲁、豫、江、浙、沪共8个省(市)。力争“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各新增1条特高压外送通道,每条通道外送300亿度清洁能源电力,配套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
——制氢。推动“长春-松原-白城”氢能走廊建设,将白城、松原等西部城市打造成为国家级“绿氢”规模化供应基地,建设“中国北方氢谷”。到“十四五”末,年生产氢气达到5万吨;到“十五五”末,年生产氢气达到40万吨,配套形成千万千瓦级“绿电制氢”新能源基地。
——抽蓄。充分发挥吉林东部山区丰富水利资源优势,推进千万千瓦级抽水蓄能工程。已建成白山、敦化(第1机组)2个电站,装机65万千瓦,在建敦化(另外3台机组)、蛟河2个电站,装机260万千瓦。安图、汪清、和龙、靖宇、敦化(新增2个选址点)、通化共7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列入国家抽水蓄能选点规划,新增装机920万千瓦。打造东北电网应急调峰保障基地,构建“山水蓄能三峡”。
——强网。完善省内电网架构,推进乾安、向阳、甜水、昌盛、龙凤5个500千伏变电站新建扩建工程,提升电网汇集能力和送出能力。协调电网提前跟进新能源项目布点,保证电网送出工程与风光发电项目进度相匹配,实现风光发电项目与送出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核准、同步建设、同步投运,为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建设提供支撑。
伴随着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的铿锵足音,“陆上风光三峡”工程未来可期,吉林能源发展也定会随之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原标题: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陆上风光三峡”工程持续推进—— 吉林白山松水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