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新能源,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强调要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可见,中央重点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是清晰的、系统的和明确的,这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能促进新能源比较丰富的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前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未来可能会形成“靠新能源吃新能源”的新模式。
当前,新能源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新热点,不少地方都制定了相关产业规划,并计划建设低碳产业园区。比如,吉林提出建设“陆上风光三峡”工程,湖北武汉提出要设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基金、建立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区,等等。
但从总体上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消纳”难。新能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欠发达地区,本地工业需求往往难以消耗和吸纳巨大的能源供应,大部分电力需要外送至其他地区。二是接入送出难。各地需要对原有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开展配套电网建设。三是能源供应不稳定。风能和太阳能受天气影响比较大,虽然总体比较丰富,但具体到某一天,可能出现时多时少、发电量不好控制的情况。
尽管面临各方面的问题,但在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向绿色低碳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向好。以往,由于缺少政策约束,或受财政收入、就业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方盲目上马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很难迅速关停或倒逼转型。但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在“双碳、双控”政策的硬约束下,能源领域将迎来新一轮革命,能源革命又会带来产业革命,新能源产业将成为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
推动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倡导绿色发展,一是要支持引导一批重大项目进驻新能源丰富的地区,争取就地消纳。以风电、储能、氢能、动力电池等为重点,鼓励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头部企业布局新能源丰富的地区,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二是要升级改造电网设备,形成全国特高压电网骨干网架,为新能源发电外送提供更为完善的配套设施,促进风电、水电、光电等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三是要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新能源,新能源的发展也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四是加快碳排放交易所的拓展布局。现有的七省市试点碳排放交易所基本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下一步可以考虑在试点的基础上,选择新能源丰富的东北、西北地区建立区域性碳排放交易所,促进这些地区的新能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优势。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