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内专家看来,光伏产业一方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不可再生能源短缺的现状,进一步保障中国能源供应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它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有重要意义。
一边是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电力供应紧缺,另一边是全球多个国家能源告急、加油站大排长龙,“能源荒”这个已经稍显陌生的词语,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9月,欧洲批发电价已经上涨200%。此外,不少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也飙升至多年罕见的高位。
“随着北半球冬季到来,整体用电季节性回升,叠加传统能源品供应难问题将日益凸显,几乎蔓延全球的能源供应危机或将进一步发酵。”正如浙江大学国际经贸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铭贤所说,当“能源荒”危机逐步逼近,出行行业能否加快绿色转型,最终达成“碳中和”和“碳达峰”的目标,显得格外重要。
近日,针对上述问题,能镜与商业周刊BLoomberg Green联合以“无革新·不绽放”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光伏产业沙龙,探讨光伏行业如何在新形势下扛起发展大旗。
光伏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
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撰文指出,要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工作,就要有力有序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就地就近开发利用。
“中国总发电量中的60.7%依然来自煤电,其他能源发电量占比则普遍较低,其中作为可再生能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太阳能,其发电量只占3.4%。”在本次沙龙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太阳电池及系统应用研究中心主任贾锐介绍说。
贾锐表示,从目前的能源构成情况下看,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煤电还需很长的路要走,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势不可逆转,“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情况同样可以佐证这一观点。全国光伏发电量157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3.4%;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301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536万千瓦、分布式光伏765万千瓦。
“中国光伏装机量,实际每年都在递增,去年是48.2GW,相比前年几乎增长了10GW。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这个行业在未来二三十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里,都会有充分的施展空间和施展舞台。”贾锐分析说。
在他看来,光伏产业一方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不可再生能源短缺的现状,进一步保障中国能源供应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它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有重要意义。
“早在3月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就曾提出,推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建设工作。预计未来10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或超10亿千瓦,从目前的实施情况看,近期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进程明显在加快。”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介绍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首批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随着未来政策会持续向好,光伏产业或将迎来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
不过,随着光伏产业发展脚步的提速,一些没有被发现的问题也初见显现了出来。“在‘双碳’背景下,光伏产业链能耗大的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凯辉智慧能源基金投资总监赵晶介绍说。
赵晶及其团队曾经做过计算,若从碳排放角度看,单晶的电能消耗很大,早期做单晶硅的电能大概一公斤需要300多度电,现在这个数字降到了60度电左右,但依然很高。
“此外,中国的电力结构大部分还是煤炭,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碳排放,这也是为什么国外会认为中国的硅产业链‘脏’的重要原因。”赵晶解释说,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是指整个产业链都具有可持续性,所以从上游解决高能耗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另外,土地利用率被认为是光伏产业发展的“硬伤”。赵晶表示,未来如果大面积铺设光伏,可能会碰触一些环保及生态问题,光伏未来如要成为新型能源的主力能源,这也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
光伏如何与出行行业更好融合
去年以来,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状态。EV volumes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全球电动汽车年度销量达到了324万辆,相比2019年(226万辆)同比增长了43%,创下了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这也让更多企业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和产品。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到,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0%;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而德国作为欧洲新能源车市场的领头羊,预计在2030年累计将有超过1000万辆电动汽车,在整个欧洲市场,这一数字有望达到3000万辆。
不过,在很多专业人士眼中,虽然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是零排放,但是鉴于目前的能源结构,各国主要电力生产来自于煤炭等化石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仍然会间接的产生碳排放。
因此,利用光伏发电来给电动汽车充电,可以真正实现零碳出行。同时,目前绝大多数地区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比用户终端用电价格要低,使用光伏发电为电动汽车充电也是更为经济的选择。
正因如此,近年来不少汽车企业开始进军光伏产业。尤其是光伏进入“平价时代”后,光伏产业的争夺与竞赛愈发激烈起来。
其中,大众汽车宣布将在2025年前投入4000万欧元,在欧洲建立太阳能及风力发电厂。对此,大众汽车CEO布兰德斯塔特表示,此举主要是为了满足电动汽车对可再生能源的额外需求。
根据大众汽车此前公布的规划显示,将在未来10年内推出70款电动汽车(包括奥迪、保时捷等车型),自然要涉及到电动汽车的补能问题。作为全球最大的车企之一,大众其实早已在光伏领域展开布局。
早在2017年,亚洲洁能资本就跟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签署4.3MW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服务协议。前者将负责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建设和运维,后者将以协议价格进行购买,以求更好地实现节能环保。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起步较早的中国自主品牌同样开始了布局。比亚迪旗下的光伏产品晶硅太阳能电池,早已上市销售多年,并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喜爱。
据能源研究机构Greener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巴西光伏组件进口量排名统计中,比亚迪排名第五,超过隆基和晶澳科技等龙头企业。
新造车势力阵营中的小鹏汽车近日宣布,旗下位于广州肇庆的分布式光伏项目顺利并网。
据悉,该项目的建设范围为小鹏汽车肇庆工厂建筑物屋面和停车场,使用中国电科集团湖南红太阳品牌540Wp单晶硅组件,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
数据显示,项目装机容量达20.73兆瓦,预计年均发电量2133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651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5万吨,减碳降耗效果显著。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从高层硅材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制造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应用,形成最完善的光伏产业,中国的光伏产业已基本满足全球供应链。”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曹仁贤坦言,“中国已经具备完整的科研能力、供应链能力、工业化能力以及产品化能力,这些利好因素,将持续推进光伏领域新力量的发展。”
责任编辑: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