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时代已经来临,我国光伏发电正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182、210高功率组件也渐成当下光伏电站的“主流之音”,且大有愈奏愈烈之势。
面对国家政策及行业发展的时代洪流,如何随高功率组件的电气属性、尺寸大小进行合理迭代更新,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并持续降本增效,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已成为各个系统设备企业关注的重点。在此当中,作为高功率组件的“黄金搭档”,光伏跟踪系统的设计针对组件功率的变化亟需进行改变。
10月25日,作为世界领先的光伏跟踪支架、固定支架及BIPV系统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博”,英文名:Arctech,股票代码:688408)在杭州正式发布了业界首创的五边形截面主梁的单排竖放(1P)独立跟踪系统——天际II,以期与电站各系统共同携手奏响“双碳”时代的新乐章。
天际II的主梁截面为什么是五边形?
如果熟悉中信博这家光伏支架公司,你不难发现,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光伏支架领域实现了从固定支架、固定可调支架到单排独立跟踪系统、多排联动跟踪系统的全覆盖,全球跟踪系统出货量累计超10GW。其中,2P的“天智、天智II”跟踪系统和1P的“天际”跟踪系统作为中信博“天字”代表产品更是获得了全球市场的广泛认可。
正如大家所知,1P独立跟踪系统在市场上有着难以忽视的份额,比如在全球很多拥有广大而平坦地面的区域,采用1P独立跟踪系统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随着组件尺寸的增大,不仅导致组件迎风面积增加,风致共振效应更加显著,组件的自身强度和抗风能力下降,同时也使得跟踪系统的体型系数增大,单排阵列长度大大延长。 针对这一市场需求,中信博采用了业界首创的五边形截面主梁,同时搭配公司成熟的多点平行驱动技术,使天际II这套1P独立跟踪系统的产品稳定性实现了大幅提升。中信博首席技术官王士涛在发布会现场表示:“相较于其他形状,五边形截面主梁不仅用料少、成本低,同时它的强度和刚性也大大提高,抗弯和抗扭能力更强,能使天际II在所有跟踪角下都具有最高的稳定性。”
据王士涛介绍,正是得益于五边形主梁出色的抗弯、抗扭能力,天际II跟踪系统的立柱跨距进一步增大,能够使立柱基础数量降低30%以上,每MW立柱少于180根,是目前市面上立柱数量最少的1P跟踪系统。同时,还可直接降低EPC成本约2%左右。
天际II还给1P跟踪系统带来了什么变革?
当前高功率组件电站的主要设计矛盾在于,若大风保护模式的跟踪器停靠角度越小,组件所承受的风压越小,组件越安全,但跟踪系统面临的失稳风险增加;若增加这一角度,例如传统1P跟踪系统的30°大风保护角度,跟踪系统失稳风险能够有效降低,但组件所承受的风压增加,从而增加组件隐裂、损坏的风险。
面对高功率组件尺寸增加所带来的这一跟踪系统的设计矛盾,中信博在2年前便前瞻性地率先推出了多点平行驱动技术,使单套跟踪系统的驱动装置由一变多,可大幅提升系统的临界风速。此次中信博所推出的天际II中同样运用了该项技术,大风保护风速从18m/s提升至22m/s,提升约20%,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有效发电时间更长。同时,天际II的大风保护角度为0°,当系统进入大风保护模式时,支架提供多点支撑,组件可实现水平放置,从而减小组件受风面积,有效降低组件风载荷约40%,大大减小组件隐裂风险。 另外,通过加持中信博最新一代人工智能光伏跟踪解决方案的天际II,还可凭借真实地形下的跟踪控制策略、基于实时气象数据的云层策略、针对双面组件+跟踪器的双面策略以及与直流汇流箱、组串逆变器的直流侧发电共享参数的反馈控制策略,轻松应对真实电站环境中的各种地形、天气、地貌条件。
“区别于其他1P跟踪系统,天际II跟踪系统不仅是标准化设计产品,同时也是模块化设计产品,” 王士涛还指出,“在大型地面电站当中,囿于跟踪系统的稳定性,阵列设计上往往有内围、外围之分,但天际II优异的抗风能力可使其多数情况下成为真正的标准化产品,无需进行繁琐的内外围区分设计;另外,天际II作为模块化设计产品,还可通”搭积木“的方式增加模块数量,灵活扩展系统。”可以预见,在“双碳”时代下,天际II不仅将成为中信博抢占各大市场的“攻坚利器”,也或将成为与主流组件厂商、逆变器厂商及其他电站系统共同奏响“双碳”时代新乐章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