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大梅沙碳中和国际论坛在深圳举行,来自全球政商学界的150余名业界专家,共同围绕碳中和议题展开深入讨论。相较于更为宏观的碳中和命题,本次论坛的关注点则放在了一个更为聚焦的主题——零碳社区。
▲隆基新能源董事长唐旭辉出席2021大梅沙碳中和国际论坛
论坛上,隆基新能源董事长唐旭辉分享了BIPV产品能够为社区碳中和带来的巨大作用,以及隆基在零碳社区建设方面的探索和案例,提供了关于社区碳中和的更多思路。
什么是零碳社区?
如果将我们生活的社会视为肢体,那么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就可以看做是社会的“细胞”。在实现碳中和的进程中,由“细胞级”的社区入手,无疑是更为切实可行的办法。
▲全球首个零碳社区——英国贝丁顿零碳社区
零碳社区是通过在社区内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物质循环体系,实现城市社区零能量消耗、零排放等多项指标的可持续发展社区。
唐旭辉认为,打造零碳社区对于实现碳中和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社区作为社会微观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般体量较小却功能完整,这种特性便于各类减排技术及措施的快速推广和应用;其次,同类型社区之间具有相似度较高,易于减碳经验、技术的复制和普及。
建筑+光伏助力零碳社区建设
众所周知,建筑是社区的主体,社区减碳也必然侧重于此。主要体现在减少碳排总量和提高建筑能效两个方面,也就是一方面减少同等建筑面积下产生的碳排总量,一方面提升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用更少的能源实现更多功能。
在提高能效方面,唐旭辉表示,可以通过建筑保温、使用低碳建材等方式来实现;而在减少建筑碳排方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清洁能源为建筑供能。安装形式灵活、应用场景广泛的光伏发电则是与建筑结合的最佳方式,可以实现建筑自身的清洁供能,从根源上解决建筑碳排问题。
当前,利用“建筑+光伏”,打造零碳社区具有多重优势:
建筑是社区乃至城市主要的能耗来源,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约占全国碳排总量的50%以上,“建筑+光伏”可以解决社区和社区内大部分能源使用带来的碳排。
建筑的形式多样,可利用空间丰富,不同建筑类型的屋顶、立面及建筑附属设施都可以用于开展光伏发电;每10000平米屋顶结合光伏,每年可发出清洁电力约144万kWh,减少碳排约1400吨。
“建筑+光伏”也是更为经济的用能选择。近年来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分布式光伏商业模式成熟,光伏发电在应用中已具有明显优势;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式光伏度电成本低于0.35元,远低于0.75元的工商业用电价格。
隆基BIPV零碳社区解决方案
其实,“建筑+光伏”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利用建筑建设分布式光伏的应用也有了诸多应用。但早期“建筑+光伏”的形式较为初级,一体化程度较低,建筑对光伏的兼容性和适配性较差,应用场景也较为局限。
在未来零碳社区的建设中,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将成为“建筑+光伏”的主要形态,光伏产品建材化将成为发展方向。建筑与光伏的一体化集成程度将更高,应用场景也将更加广泛,综合能源管理、光储充一体等新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针对零碳社区下不同应用场景,隆基分别推出针对建筑屋顶、立面、户外车位及户用场景的BIPV产品,实现了光伏发电功能与建筑本身的高度融合,产品本身也实现了建材化和标准化。各种不同场景下的BIPV 产品广泛使用,也为零碳社区的建设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和途径。此外,隆基在全球也开展了众多零碳校园、零碳园区以及零碳乡村的探索,希望通过“建筑+光伏”形式,打造更多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零碳社区。
对于碳中和这项课题,唐旭辉表示,这需要社会各部门、各行业都具有零碳发展思路,从减排、控排和提高能效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度融合技术研发和应用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光伏+”应用不只能在零碳社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能够通过“光伏+储能”“光伏+绿氢”等技术的引入,在工业、交通等更多领域助力,从而逐步实现生态修复,实现隆基“Solar for Solar”的负碳梦想。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