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PERC时代,TOPCon与HJT谁将接棒,至今争论不休。各企业或选边站队,或蓄势观望,短期内并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日前,光伏行业2021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中,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王文静做《HJT电池技术发展现状及成本分析》主题报告。
王文静表示,HJT电池与PERC电池相比,具有效率高、大尺寸化、低衰减、双面率高、工艺简单、薄片化等有优势。
王文静讲到,现今HJT电池平均效率已经达到24%,乃至更高,25%的电池效率可期。同时,由于HJT电池的平板式特点,其可适配现今大尺寸硅片,乃至更大尺寸硅片,可实现上下兼容,较契合现今的硅片市场。此外,HJT电池双面率达90-95%,远高于常规PERC电池70%左右的双面率;五步工艺,优势明显;HJT电池低温工艺,硅片更易实现薄片化,利于降本。此外,异质结电池可与钙钛矿进行叠加。
相关因素主要涉及设备、Ag浆料、工艺成本等方面。
在设备方面,随着设备的国产化,现建设1GW HJT电池产线,由最初的15亿元或下降到4亿元以下;Ag的使用量,则由原来的350mg/pcs下降到100mg/pcs,Ag用量的大幅度减少,更有利于实现降本。此外银包铜工艺、N型单晶硅、ITO膜等方面亦益于降低HJT电池成本。
对于HJT成本问题,王文静从高性能溢价、规模效应、降本潜力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在高性能溢价方面,王文静全面比较了PERC电池与HJT电池。电池侧方面,PERC成本为0.72元/W,HJT成本为0.90元/W,两者有着近0.2元/W的差距。“高效允许高溢价,初步测算,在电池端预估有25%的溢价。”王文静说。
对于规模效应,王文静指出电池价格与产能相关,产能越大,价格相对越低。现今HJT产能在3-4GW,产量在1-2GW,相较PERC电池具有较大差距,但是双方价格差并未拉开。随着HJT产能的释放,其价格将会快速下降。
在降本潜力方面,王文静指出,在成本方面,HJT电池非硅成本占比32%,而其中银浆占比接近60%,所以降低银浆成本成为现在乃至将来降本的重要方向。
关于异质结产能,王文静介绍目前已建产能在3GW左右,待建产能达50GW左右。虽然异质结待建产能巨大,但其分析,2021年下半年建设的产能大概仅会有5GW左右,或在2022年建设完成。至2022年,异质结电池的产能或将在10GW左右。
王文静也指出HJT面临的挑战——产业链与HJT电池特性的适配性问题依旧需要一定的时间。
(以上内容为世纪新能源根据嘉宾现场演讲内容整理而成,未经嘉宾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