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光伏技术 > 正文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为什么是数字化?

来源:能见发布时间:2021-07-19 09:20:21作者:别朝红 马溪原

我国已经全面确立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落实“双碳”目标,电力行业任务重、责任大,发展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电力行业的时代使命。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各个行业的通力合作,以共同打造良好的低碳生态。在“双碳”目标下,未来能源系统将以新能源为主体,以电力、热能等多种能源形式为载体,以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实现能源的互济互补和安全高效利用。

2020年底,广东海上风电并网总容量突破100万千瓦,图为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航拍图。南网公司供图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是未来能源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呈现如下特征:

一是分布式资源快速增加,配电、用电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随着政策引导和技术进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将大量以分布式的形式并网;同时,在能源消费革命和再电气化进程的推动下,电动汽车等分布式资源必将迎来大规模的发展。

南方电网公司做好新能源配套电网规划建设和发电电源上网接入,为广东阳江能源产业发展特别是大型光伏、海上风电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图为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儒洞镇长角水库光伏发电站。赖增鹏 摄

这使得电源与负荷不再单纯是电力系统的始末两端,而是杂糅共陈。一方面,配电网的潮流将更为多变,运行控制和安全防护的逻辑将更为复杂;另一方面,我国资源与负荷逆向分布的矛盾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电力的大规模转移需求持续下降。

二是负荷侧实现广泛而深度的供需互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用户可借助信息技术智能调整自身用能特性,参与供需互动,降低了用户参与的专业性要求和时间成本要求。更为广泛的用户参与和更完善的信息支撑,将促成更为有效的供需互动,从而更大程度地打破“源随荷动”的运行限制。

三是超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系统面临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电力、电量平衡压力大。

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是降低碳排放的根本性措施,风、光等新能源的开发将是实现清洁替代的关键。然而新能源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其出力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将给电力系统的电力与电量平衡带来巨大的压力。

从中期来看,2030年全国风、光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同时火电机组有序退出,将给系统带来严峻的新能源消纳压力;从长期来看,碳中和目标要求电力系统演化为“零碳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必须借助于储能等技术突破来实现,并需要新能源和负荷侧提供主动支撑能力。

四是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入网,系统惯量大幅降低,安全稳定运行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常规火电机组的有序退网和大规模新能源电源的并网,以及大量含高比例电力电子元件输电设备的投运,未来电力系统的惯量必然大幅降低,将颠覆现有的系统控制运行模式,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五是氢能、储能、可控核聚变等新技术有望实现突破,并规模化应用到电力系统,从而革新现有电网形态。

随着全球范围内持续高强度的科研投入,氢能、储能、可控核聚变等新技术有可能实现技术突破,并达到商用化程度,从而对电力系统带来颠覆性的革新,很大程度上解决超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给电力系统带来的挑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新技术的突破具有强不确定性,现今上述任一新技术都难以成为解决能源领域问题的可靠方案。

南方电网西电东送大通道将西部清洁水电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李志杰  摄

新型电力系统的上述特征既给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时,除了挖掘能源领域本身的技术潜力外,非常有必要博采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

近年来,信息领域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快速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电力系统作为一个具有海量数据的复杂系统,非常有望通过数字化建设,借助新兴信息技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助力突破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装置的“双高”困境带来的技术难题。

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高度重视电力系统中海量数据的价值,正积极探索基于数据驱动的新模型和新方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未来,随着“数字新基建”的开展,电力系统的数据量和数据价值将进一步提升,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数据科学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必将极大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这将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数据驱动,助力破解新型电力系统“双高”难题。

在规划层面,数据驱动的规划技术可以考虑多维复杂因素,与实际模型相结合,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在运行层面,基于数据的分析技术,可以提高新能源电站的“可观、可测、可控”水平,有助于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和电量平衡问题,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与基于物理模型的电力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结合,数据驱动技术可以提高控制保护对低惯量系统的适应性,有助于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中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带来的安全稳定控制隐患。

二是数据赋能,实现电力企业运营的提质增效。

基于图像识别的故障诊断技术等的智能运维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在节省更多人才和物力的同时,增加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感知能力,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可以增加数据资源的复用和减少管理成本,为打破电力企业内部的壁垒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另外,数字化营业厅的建设也将节省大量人力成本,提升电力企业对终端用户的服务水平。

三是数据搭桥,激发能源市场活力。

以数据共享共通为核心构建共享开放的电力交易平台,可以减少市场信息差,有利于市场出清结果回归电力的商品价值。同时,也提高了零售端的分布式电源和需求响应参与市场的积极性,进一步释放需求侧的活力。

四是数据透明,推进社会公平与公正。

电网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必然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可以通过公开部分非密数据以提高电网运营的透明度,增加电网上下游企业参与电力业务的公平性。

“十三五”期间,南方电网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蓬勃发展,其中2020年建成运营大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深圳民乐充电站,“充电难”问题得到大幅缓解,减排效应明显。黄志伟 摄

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可以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海量数据赋能,助力“双高”问题的解决。但是,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必须要遵循其客观规律,尤其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守好数据安全防线。

电力系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构建有效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以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电力企业利益。

二是要注重标准化建设。

在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建设中,必须要注重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应用的标准化和兼容性,形成体系化的标准和规范,以减少非技术性的壁垒,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是要注意数据隐私的保护。

电力用户数据的隐私性和电力企业需求侧管理的数据需求具有天然的矛盾,如何防范电力企业对电力用户和上、下游企业的超额数据索求,构建中小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隐私的有效保护,是电力行业和社会公众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有效的电力系统数字化建设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数据的赋能,挖掘新能源电力系统分布式资源和供需互动的潜力,突破新型电力系统“双高”带来的技术难题。同时,开放、共享的电力数据平台,也将为调动电力系统参与者的积极性提供有效手段,有利于搭建良好的电力产业生态,从而保障电力行业“双碳”目标任务的顺利达成。

总之,借助数字新基建的东风,通过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建设,以及海量数据对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水平的赋能,以数据为纽带的低碳电力产业生态,必将促进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增添强大动力。

(别朝红系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马溪原系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技术研究所负责人)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www.solarbe.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新闻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12月9日至10日,第五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暨第二十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论坛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与会嘉宾共探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共绘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蓝图,共谋全球能源电力合作未来。

新型电力系统清洁能源光伏
2024-12-11
国家电网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举行会谈

国家电网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举行会谈

12月9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智刚,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庞骁刚在公司总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张雨浦举行会谈。双方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保障电力供应,推进能源转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雷东生,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陈春平,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买彦州,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国

国家电网新型电力系统
2024-12-11
天合跟踪:聚焦技术创新,电气数智化成果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天合跟踪:聚焦技术创新,电气数智化成果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近年来,天合跟踪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突破:2020年率先在2P产品上应用了多点驱动技术,打造行业最省桩的2P产品;2022年推出搭载智合智能跟踪算法和智慧云平台的全新1P产品,引领国内智能跟踪技术升级;2023年行业首创用电气传动取代了传统的机械传动技术,让支架和电气数智化深度结合,进一步提升了电站的安全性与发电效率。

天合跟踪新型电力系统光伏电站
2024-11-28
天合跟踪发声第二十届CSPV:跟踪光伏系统在新型电力系统条件下应用价值更高

天合跟踪发声第二十届CSPV:跟踪光伏系统在新型电力系统条件下应用价值更高

11月21日-24日,第二十届中国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20th CSPV)在中国深圳隆重举行。天合跟踪智控产品开发负责人廖格兵在“N型TOPCon时代 光储氢系统创新升级应用”分论坛上发表了《跟踪支架系统集成创新价值分析》主题演讲,从跟踪支架的全新优化设计、N型组件与跟踪支架的系统集成优化设计、发电量模型LCOE测算优化、跟踪支架配合储能系统在调峰辅助侧的系统集成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集成创新价值分析,为赋能高质量电站发展提供技术及应用创新思路。

天合光能跟踪支架新型电力系统
2024-11-26
福建宁化:14个乡镇分布式光伏可接入容量为0

福建宁化:14个乡镇分布式光伏可接入容量为0

日前,福建宁化县发改委公布,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宁化县14个乡镇可新增开放容量为“0”,在电网承载力未得到有效改善前,暂停新增分布式电源项目接入,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应。

电网分布式电源
2024-10-19
山西:分布式承载力仅剩6.3GW,73县为0!

山西:分布式承载力仅剩6.3GW,73县为0!

近日,山西省能源局下发《关于做好2024年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2024 年度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省级建设计划申报工作。文件要求:各市县能源主管部门要定期测算本区域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电

山西分布式电源承载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2024-04-18
分布式电源,未来能源体系的新篇章

分布式电源,未来能源体系的新篇章

分布式电源,顾名思义,是指将电源分散布置在电力系统中,而不是集中在大型发电站。这种分散式的电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但不限于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小型水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以及燃料电池等。它们通常安装

分布式电源太阳能光伏
2024-04-15
分布式电源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与前景

分布式电源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与前景

分布式电源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能源革命浪潮中逐渐成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支柱。这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而且为大规模应用可再生能源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将深入探讨分布式电源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现状

分布式电源智能电网
2024-04-15
促投资掀高潮!河南4月将在光伏电网、充电桩等领域再选列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促投资掀高潮!河南4月将在光伏电网、充电桩等领域再选列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近日河南省重点项目办发布通知,要求各有关方面要围绕公共卫生领域补短板、新基建(5G基建及应用、光伏电网及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及充电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领域建

河南光伏市场光伏电网充电桩
2020-03-17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为什么是数字化?上方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