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推进整县光伏试点工作,行业议论纷纷。
市场上的分歧在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该不该暂停分布式项目,而为推进整县光伏试点让道。
据了解,自国家能源局发布推动整县光伏试点文件以来,已有20余省、市、区下发了地方版的整县光伏试点新政,全力推动分布式光伏的发展。
然而,在地方政策的落地执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引发了市场的普遍质疑。
比如河北省隆尧县、山东省沂水县发文称,为了便于推进整县光伏试点工作,所有在谈、拟建分布式光伏项目一律暂缓实施。据网友爆料,山东某地分布式项目已经无法备案。
当然,除了山东和河北两县出台文件给分布式“踩刹车”外,浙江省缙云县发展改革局也发布了一个通知,要求暂缓各地在谈和拟建光伏项目。
但与山东和河北两县不同的是,负责浙江省能源工作的浙江省能源局很快做出了政策“纠偏”,于7月5日下发一红头文件,明令山区26个县,不得以开展试点为由暂停、暂缓现有光伏项目立项备案以及光伏电力接入审批。
浙江省能源局及时而又迅速统筹全局的做法公布于众后,获得业内一致好评,众人皆夸浙江省的行政部门思维缜密,办事周到、效率高。
反观,北方的两省迄今还未有更高级别的管理部门做出正面回应。
虽然,山东和河北两省是分布式光伏大省,特别是山东省更是户用光伏第一大省,但从整县光伏试点推进工作上,确实对政策拿捏、把控的火候不如浙江省那样准确、到位、及时。
放在一个更大的维度来看,浙江、江苏两省都是光伏大省,江苏省是中国光伏业的摇篮,反观河北省除了晶澳和英利之外,就没有可拿得出手光伏企业了,山东省则是在皇明、力诺光伏昙花一现后,就陷入了沉寂。
一路再向北,辽、吉、黑三省,除锦州有个阳光能源之外,几无更出名的光伏企业,新疆有个特变电工,陕西有个隆基股份,天津有个中环股份,相较仅浙江省和江苏省就有20余家光伏上市企业的耀眼战绩,北方省区的光伏发展总体上落后于南方。
没有搭上光伏这个战略新兴产业快车,来实现能源资源的快速转型,使得原本依赖于重工业、煤炭、石油的北方省区,进一步被南方省、市、区甩开差距。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同样都是光伏产业,为什么南方比北方发展得好?
同样都是发展经济,为什么南方经济比北方强?
从光伏这个产业来看,如果将北方经济落后于南方,简单归结于地理位置偏,气候条件差,是无法自圆其说的。论光照条件,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内蒙古这些资源一类区,远比浙江、江苏、上海、重庆、云南、贵州要优越。
这其中关键还是一个思维的问题,首先是政府的思维问题,然后是个体的思维问题。近年,投资不过山海关这个话题,翻来覆去,炒得比较热,炒了几年也没炒出个子丑寅卯来。为什么没有结果?主要是还是没有切中思维、文化这个要点。
在外界看来,北方,特别是东北经济落后,关键还是在于地方政府的“大政府思维”没有转变、换档,各级政府的官本位思想浓厚,导致决策效率低下,缺乏创新突破力,仍是北方多数省份各级政府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
反观,南方各省,以浙江省能源局及时给整县光伏试点“纠偏”为例,这更多反映了“小政府”思维已成为主流。所谓的“小政府”思维,就是政府是专门为人民办事,为人民服务的。当政府放下架子,以“小”示于人民,那它的决策、办事效率都会有质的提升。至于政府端着架子,以大自居,那自然是另一番结果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要注意佐料,也要掌握好火候。发展地方经济也是如此,需“无为”,与民生息,也需有为,为民谋利。从整县光伏试点这件事来看,浙江省能源局的小政府思维,“有为”而治,确实与北方能源主管部门的“大政府”思维,无为而治,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反差。
古人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对于发政策给整县光伏试点让道,给分布式光伏踩刹车的省、市、县,是时候该反思了。当然,该反思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