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电池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光伏发电技术,并正在快速走向市场。钙钛矿电池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稳定性和规模化制造,以及相关测试标准和测试技术的完善。而钙钛矿电池与异质结或TOPCon电池组成叠层电池,有望近期实现30%以上的光电转换效率。
2021年中国钙钛矿和叠层太阳电池技术研发与商业化应用进展迅速,作为光伏行业领先研究机构,亚化咨询盘点头部钙钛矿和叠层电池企业2021年最新进展如下。
纤纳
2021年2月,纤纳光电科技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钙钛矿量产组件顺利通过了基于IEC61215标准的稳定性加严测试,并获得由泰尔实验室和德国VDE技术协会联合颁发的钙钛矿组件稳定性认证证书。
此次认证的内容分别是紫外、湿热和光衰三项核心耐老化加严测试。其中,紫外耐老化测试的总量为100kWh,等同于IEC61215标准的6.5倍;湿热耐老化测试3000h,等同于IEC61215标准的3倍。两项测试组件功率衰减均小于5%。在为钙钛矿组件量身定制的更严苛的加热光衰老化测试中,在70℃ 老化温度以及一个标准太阳光1000h持续照射后,组件功率基本维持在初始值。
此前的2020年7月,纤纳光电衢州钙钛矿生产基地落成,规划产能5GW。2021年1月消息,纤纳光电宣布完成C轮融资,共计3.6亿元,由三峡资本领投,京能集团、衢州金控、三峡招银等资方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钙钛矿光伏百兆瓦级产线扩建、叠层产品升级、应用产品研发和生产等项目。
2021年3月,“凯辉通讯”微信公众号信息显示,近日,全球领先的光伏材料制造商协鑫光电宣布完成新一轮过亿元融资。该轮融资由凯辉能源基金领投。
2017年以来,协鑫光电即开始40*60cm尺寸大面积钙钛矿光伏组件的开发和试产,该尺寸至今无人超越,并取得了15.3%的认证效率,这也是全世界首次取得钙钛矿大面积组件商业认证的,相较于学术机构的效率认证,商业认证更为苛刻和严谨。而为了验证稳定性,协鑫光电在水面、屋顶和郊外分别进行了大量测试。户外测试最长已经接近一年,组件效率没有衰减。
协鑫光电依托于其现有的全球领先的10MW的中试产线,不断提高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提升稳定性,并进一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
目前,协鑫光电正在昆山高新区建设全球第一条100MW级别的大面积钙钛矿光伏组件量产生产线,产品尺寸达到1*2米,达到了晶硅组件的尺寸。预计在近期协鑫光电将完成钙钛矿的量产工艺开发,届时钙钛矿光伏组件的效率将达到18%以上,成本将低于晶硅组件的70%,工作寿命将达到25年以上。
极电光能
2021年4月2日,长城控股集团投资的一家专注于钙钛矿技术产业化开发的企业—极电光能自主研发的大面积钙钛矿组件效率再破纪录,在63.98cm²的钙钛矿光伏组件上实现了20.5%的光电转换效率,稳态效率达到了20.1%。这一结果顺利通过了全球权威测试机构JET(日本电气安全环境研究所)的严格检测认证。该效率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大面积钙钛矿组件效率的最高纪录,已经与当前主流晶硅产品效率相当。
这也是继20.01%效率突破之后,极电光能将这一效率再次提升0.49个百分点。短短时间内取得了连续性突破,标志着极电光能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目前,极电光能正在规划建设大面积钙钛矿组件生产线,推进钙钛矿光伏技术快速产业化。
2021年1月,隆基股份公开“一种叠层电池及其制作方法”专利(公开号为CN112259686A)。
“一种叠层电池及其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一种叠层电池及其制作方法,涉及光伏技术领域,以提高叠层电池的空穴传输性能。该叠层电池包括底电池、形成在底电池上的空穴传输层、形成在空穴传输层上的钙钛矿吸收层以及形成在钙钛矿吸收层上方的透明导电层。本发明提供的叠层电池及其制作方法用于叠层电池的生产制造。
2021年3月31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0 年年度报告》。年报信息显示,在研项目方面,天合光能正在开展钙钛矿/晶硅两端叠层太阳池的设计、制备研究。进展包括(1)单节宽带隙钙钛矿太阳电池效率的相关突破,基于1.62 eV 和 1.70 eV 带隙钙钛矿单节电池效率分别为 20.32%和 19.67%。(2)天合实验室 P 型 PERC 效率 23.3%左右,N 型 TopCon 效率 24%以上。拟达到目标: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效率大于29%。
爱旭
2021年3月16日,上海爱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0 年年度报告》。公告显示,公司持续深耕太阳能电池制造领域多年,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在业界率先推出了管式PERC电池,双面、双测、双分档技术,大尺寸电池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产品。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和联合研发,除了在HJT、TOPCON、IBC、HBC等下一代新型电池技术方面展开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还对更高效率的叠层电池、多层电池技术持续研究。在HBC、IBC、叠层电池的量产技术方向上取得了较好的研发成果。
目前,下一代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已基本成型,即将进入量产导入阶段。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00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59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6项。公司将持续聚焦在新型电池量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不断推动电池技术的升级,尽快推出比现有PERC电池转换效率高10%以上、成本更低的新型电池产品。
责任编辑:肖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