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负责人就《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的重点内容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2019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39.7亿吨标准煤。
2019年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3.4%
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负责人介绍说,能源节约和消费结构优化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能源消费年均2.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7%的增长。201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2012年下降24.4%,累计节能约12.7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2019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3.4%,比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5%左右的目标。
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负责人表示,保障能源安全是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我国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健全能源储运调峰体系,着力建设多能互补协调发展能源供应系统。
一是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和产能结构,努力建设集约、安全、高效、清洁的煤炭工业体系。
二是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研发和新技术应用,稳定东部老油田产量,推进西部新油田增储上产,扩展深海对外合作,推进原油增储上产。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产业扶持,促进常规天然气增产,重点突破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建成多个百亿立方米级天然气生产基地。
四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为未来更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建立了良好基础。
五是加强能源储运调峰体系建设,统筹发展煤电油气多种能源输运方式,构建互联互通输配网络,健全能源储备应急体系,打造稳定可靠的能源储运调峰体系。
据介绍,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2019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39.7亿吨标准煤,能源生产能力的提升为保障能源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截至2019年底建成9个国家石油储备项目,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煤炭生产运输协同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电力安全稳定运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源综合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居世界首位
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负责人表示,白皮书全面展现了中国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举措和主要进展,主要体现为:我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把清洁低碳作为能源发展的主导方向。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全面推进太阳能多方式、多元化利用,推动光伏与农业、养殖、治沙等综合发展;大型风电基地建设与分散风能资源开发结合,优先发展平价风电项目;坚持水电开发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脱贫致富;将核安全作为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坚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严格的标准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
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居世界首位,截至2019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7.9亿千瓦,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的30%。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3.56亿千瓦、2.1亿千瓦、2.04亿千瓦、2369万千瓦,均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在城镇燃气、工业燃料、燃气发电、交通运输等领域推进天然气高效利用。大力推进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的供能方式,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推行终端用能领域多能协同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
小微企业办电时间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内
我国在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负责人回应说,我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
一是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进一步放宽能源领域外资市场准入,推进油气勘查开采市场放开与矿业权流转、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原油进口动态管理等改革。
二是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进一步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初步建立电力、油气网络环节科学定价制度。
三是创新能源科学管理和优化服务。深化能源“放管服”改革,减少前置审批事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显著提升。2017年至2019年企业办电环节由5.5个压减至2个,小微企业办电时间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内。
四是健全能源法治体系。坚持能源立法同改革发展相衔接,及时修改和废止不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覆盖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监管、服务的能源治理体系。
责任编辑: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