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光伏行业进入了需求爆发期,而与需求场景不同的是,下游投资者、组件厂商正日渐焦虑。催货、涨价、停产声不绝于耳,这一切都归因于近期光伏辅材的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其中光伏玻璃短缺幅度较大。
根据PVinfolink 10月29日披露的数据显示,现货市场上3.2mm镀膜玻璃已来到每平方米41-48元人民币的价格、2.0mm玻璃也上涨至每平方米35元人民币上下,相比九月每平方米30元/24元人民币的价格,短短两个月间涨价幅度惊人。据统计,近几个月,玻璃价格涨幅已经超过了60-70%。且由于短缺幅度大,预期短期内玻璃的涨价依然未能停歇。
据行业内部消息,玻璃厂家即将再度上调玻璃价格,预计上浮30%,折算下来8-9分钱每瓦。玻璃价格高居不下的情况下,光伏下游企业成本已经到了无法承受之重,即便如此,光伏玻璃还有价无量。目前情况下,二、三线组件小厂难以购得足够的玻璃,出现大范围停产,有一线组件厂家也开始减产、下调开工率。如果再涨价,整个产业将全线停摆。
玻璃供应短缺问题突出,玻璃企业毛利率高企
有机构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每年新增装机预计达到110-120GW,累计500-600GW,发展前景可期。根据国盛证券的研究报告,随着光伏发电进入平价时代,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重刺激下,光伏装机量将快速增长。根据欧洲光伏协会的数据,预计未来五年从2019年的117GW提升至2024年的255GW,年复合增长17%。
光伏平价带来下游装机预期强烈,组件环节伴随快速扩产,到明年,组件环节产能将达到300GW。而玻璃产能投产节奏相对缓慢,未来一段时间内光伏玻璃或将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这使得玻璃价格及产能利用率持续得到支撑。同时,今年以来,双面双玻组件应用比例提高至接近40%,双面组件的快速应用也给玻璃带来更多的需求。
行业需求快速增长、双面渗透率提升大背景下,预计2020-2024年光伏行业对窑炉有效产能的需求将从2.11万吨/日提升至4.27万吨/日。数据显示,2020-2022年全球光伏玻璃需求分别约658、870、1016万吨,每年有着近200万吨的增量空间,而2020年光伏玻璃产能的年实际增长量仅为73万吨左右。用于光伏组件的超白玻璃产能远不能满足需求,已经成为制约光伏组件产量的重要因素。
光伏玻璃龙头企业福莱特近期在对外路演中表示,“2021年预计光伏玻璃还会有15%左右的缺口。尽管福莱特已经扩增5600吨的产能,信义扩增4000吨,但是这些产线是分布在不同季度建造投产,光伏玻璃窑炉本身更是有爬坡期,建造完毕后大概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达到预计产能,所以实际供给市场的量没有那么多,而光伏玻璃市场需求仍在增加,所以需求量还是超过装机量的。预测政策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光伏玻璃至少2022年才能缓解、达到供需平衡。”
在此背景下,需求旺盛、供应短缺、价格疯涨,光伏玻璃仍然一片难求。玻璃企业的毛利水平也达到了历史新高。根据最新财报显示,玻璃龙头企业如福莱特,2020年三季度毛利率均已超过50%,与此相对应的是玻璃龙头企业股价在一个月内翻了一倍。按照近期玻璃价格再度上涨30%的趋势,玻璃毛利还将上涨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面对全线上涨的玻璃等辅材,光伏组件厂商全部在盈亏线上下苦苦挣扎,还随时面临无法采购到玻璃,停产无法供货的境况。
玻璃产能释放受限,光伏产业面临挑战
下游需求旺盛,玻璃龙头也率先引领行业扩产。行业内具备资质的头部企业如信义光能、福莱特、亚玛顿、彩虹新能源、南玻A先后公布扩产计划。然而,光伏压延玻璃产能投建周期长(购置土地、能评、环评、土建、产线建设、产能爬坡),从立项到满产需要约两年半时间,各企业扩产的进度状况不一,目前情况下来看,实际落地的产能远不能支撑光伏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今年1月工信部发布《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回答》,提出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平板玻璃(含光伏玻璃、汽车玻璃等工业玻璃原片)项目,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实施减量或等量置换,制定产能置换方案。近日,工信部再次明确有序推进光伏玻璃产能置换的原则,继续将光伏玻璃列入产能置换范围。
由于政策的一刀切,将短缺的光伏玻璃与结构性过剩的平板玻璃归为一谈,要求必须由老产能替换为新产能,给光伏玻璃产能增加和释放带来更大的难度。
实际上,年初至今整个行业未新批一条光伏玻璃产线。在这种情况下,催生的玻璃产能置换指标交易也困难重重,原本价值几千万的老旧窑炉摇身一变,标的几个亿往外出售,完全脱离了市场秩序。这对于迫切希望降低成本的玻璃企业和光伏企业也是沉重的负担。
另外一方面,大尺寸组件及双面组件近来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趋势,预计2022年大尺寸组件产能占比超过50%。受双玻渗透率提升以及组件大型化趋势影响,部分老旧窑炉因无法适应超薄化、大尺寸玻璃的生产,将逐步退出市场。而部分无法适配的小产线,则需要对产线进行技改,但会因为停复产周期长、生产经济性难以改善、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而难以获得经济效益,因此未来两年这部分产能也将逐步退出市场,光伏玻璃实际有效产能将比预设产能更低。
根据测算,到2021年,我国光伏玻璃产能预计能满足50GW以上光伏组件需求;到2022年,满足60GW的光伏组件需求。这与各方预测的未来装机相差甚远,由此下去,未来一段时间玻璃短缺在光伏产业长期存在,这将严重影响光伏产业发展进程。
发挥市场机制,产业链协同发展
不可否认,对于部分结构性过剩的行业,政策的管控能帮助实现供给侧改革优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光伏玻璃目前显然还离过剩相差甚远。
我国的普通玻璃产能过剩,但光伏玻璃的产能并没有过剩现象,反而因为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出现了产能缺口。由于政策上的管控使得光伏玻璃增加产能的难度增大。如何补上越来越大的缺口,是摆在政策制定者和相关企业面前的的一道难题。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引入更多资源进行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快速提升光伏玻璃产品品质和降低成本,或许是最快最高效的解决之道。
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表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光伏产能结构问题,2025年全年新增装机有可能突破300GW,2025年底全球组件产能有可能超过400GW,供应链安全尤其重要,原辅材料和设备供应链均要协同起来,不能有短板。光伏用的超白玻璃应该与普通建材玻璃区分出来,作为光伏产业的辅材鼓励发展。”
目前,我国正式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被寄予厚望,光伏产业在未来绿色发展体系中至关重要。这个时候,产业链协同发展是前提,至少不能有一环节“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