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光伏人来说,2020这一年已经经历了太多不平凡的市场波动。SNEC展会上,比亚迪光伏销售总监童建成与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分享了他对今年光伏市场发展趋势的看法,他认为政策方面应该尽可能减少特殊时间节点要求并尽量减少这种政策带来的市场波动;而在光伏+储能的大趋势下,即使没有经济上的政策支持,未来也能迎来光储平价上网。
光伏企业如何面对“税负”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步伐逐步加快,光伏发电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的光伏产品铺向了世界各个角落。根据印度政府数据显示,印度国内80%的光伏电池和组件都产自于中国,在2017-2019财年分别从中国进口了31.5亿美元、34.19亿美元和16.94亿美元的光伏设备。
中国光伏产业崛起,使多个国家对中国光伏产品充满戒备,多国正在通过提高进口关税的方式促进本地光伏产业发展。7月底,印度不仅没有取消本该取消征收的保障税并延长了期限,且正计划将中国进口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的基本关税提高到40%。
国外市场不断提高的关税对国内光伏企业影响究竟有多大?比亚迪光伏是否受到影响?中国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童建成:今年比亚迪光伏业务国外市场占比将近80%,主要出口至美国、南美、欧洲,以及亚太的日本、印度等地区及国家。其中印度、美国现在对于光伏组件有一些税务上的壁垒,比如印度对光伏组件需求很大,但是它自己本土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不如中国的产品,印度目前征收的关税为15%,只要中国企业克服了关税成本的困难,还是可以直接往印度出货。
而美国对于中国企业征收的关税极其不合理,反倾销、反补贴、201、301关税加起来高达70~80%。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基本上都会选择转移产业链,也就是把国内的一些电池片、组件生产线搬到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从这些国家出口到美国只需要承担20%左右的201关税。
目前比亚迪就是采取这样的应对方式,对印度市场客户就以有竞争力的价格继续从中国出货,而对于美国市场的客户,则通过转移产业链至海外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关税的影响。
国内光伏市场发展瓶颈在哪?
随着光伏产品逐渐实现了平价上网,国内光伏政策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国内光伏市场正在承受新一轮的考验:一方面补贴规模逐步退坡,企业承受的平价压力愈来愈大;另一方面在消纳条件限制之下,平价项目又将挤占竞价项目新增规模。
您如何看待目前国内光伏市场现况?
童建成:国内光伏市场的发展现在还是遭受了一些政策的限制,它并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市场”。
光伏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组件价格从10年前的两三块美元每瓦,降低到现在的不到0.2美元每瓦,已经降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而光伏系统发电的成本从原来的一度电大概30美元,降到现在一度电只需要三四美分,已经完全实现平价上网。
我个人认为补贴政策可以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做,但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像6·30/12·30这样的特殊的时间节点的要求,尽量减少这种政策带来的市场波动,应该给光伏市场一个长期的有预期的方向,让市场上的玩家自己寻求方案来实现光伏行业平稳健康的发展,而不是那种大起大落的发展。只要没有太多的限制,国内外的光伏市场都可以实现不断的增长。
中国的光伏安装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30~40%、已经是全球光伏装机量最大的国家,我们不应该责怪国家限制了并网容量,而要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通过产品技术的提升来解决目前所遇到的问题。
2014年比亚迪曾面向一些对于组件的寿命要求特别高的高端细分市场,在行业里面最先推出了液体硅胶封装技术,并于2017年成功应用在巴西市场建设的全球最大双玻组件光伏项目。一般EVA背板都是碳基的材料,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会发生老化,而我们的双玻硅胶产品从玻璃、电池片到封装材料都是硅材料,不存在老化现象。目前这项技术产品的寿命和质保年限已提升到了40年,预计在明年开始陆续出货。据测算,在未来的10年,仅美国针对这一个细分领域的市场需求大约有5GW。
光伏价格每年都有5%~10%的反弹
一方面承受着下游平价上网压力,另一方面受上半年的疫情、近期汛期洪水的影响,光伏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也从上半年的持续下降转而呈现上升趋势,近期有很多光伏企业表示正承受上下游“夹板效应”,企业生存压力很大。
您怎么看待光伏产业链价格趋势的变化?未来这种趋势是否会持续?
童建成:上半年疫情的影响造成了市场短时间内的供过于求,从而导致了剧烈的降价;近两个月的涨价实际上也是因为短期的局部性的供小于求,比如欧洲等国家市场回暖以及中国政策的落地等原因造成了价格的上涨。
根据这么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实际上光伏产品价格整体的趋势肯定是每年都在下降的,但是在每年的某个阶段,比如三季度或四季度的抢装潮,都会有5%~10%的反弹,然后在价格平稳了一段时间之后再进一步下降。我认为如果不是政策方面的原因,只是因为市场供需失衡造成的价格波动,那么还是要交给市场决定价格趋势变化。
尺寸联盟,如何站队?
2020年,光伏头部企业分别组成了182和210联盟,并已多次展开激烈交锋,光伏组件尺寸之争愈演愈烈。您觉得光伏组件尺寸未来发展走势究竟如何?
童建成:我认为尺寸之争是各个企业之间好胜心引起的,是一种误导易走入歧途。实际上产品的应用会有很多的限制,如果只是为了变大,但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应用,对于客户来说这样的产品没办法创造更多的价值,那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前段时间我们看到一些企业也在呼吁,不要单纯的在产品尺寸上做恶性的竞争,大家应该统一选择一个最优的尺寸,促进产品性价比提升,让客户会觉得对他来说这是有价值的产品,这才是合理的发展方向。
我认为在未来1-2年内166都将会是市场的主流产品,而182或210由于重量会超出相关法规的限制并不会占领所有的市场。现在我们比亚迪的产能是以158和166为主,明年158的需求会大量的减少,到2022年166和182将各占据4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166也只是一个过渡需求,未来3~5年182/210会逐渐的成为一个主流技术。比亚迪的182样品正在进行认证,预计在明年上半年推出市场。
光伏+储能何时平价上网?
现在国内光伏行业刚刚接近平价上网,又迎来了“新能源配储能”的要求,您怎么看待光伏储能的未来发展?光伏+储能何时能实现平价上网?
童建成:光伏和风电这种新能源发电,都是一种间歇式的发电,它在某一个时间段对电网的冲击性很大。如果没有消纳限制的话,电网也无法承担这种波动,这就需要储能来协助平滑输出。储能可以在光伏发电高峰期将超过电网的承载能力的电力储存起来,然后在晚上或者其他时间段、在电网可承载接纳的范围内再把电力输出。光伏装机容量总是会受到限制的,不可能无限量的增加。长期来看光伏+储能肯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比如目前1MW光伏系统成本约人民币3.5元/kWh,按照20%的比例配置储能,0.8MWh的储能成本大概150万元,也就相当于在光伏成本基础上再加上40%的成本,其实这也就是3-4年前的光伏发电成本,这个成本并不高。而且光伏发电的成本和储能发电的成本每年都会有10%左右的下降。我认为国家政策方面如果愿意给储能一些额外的支持,那么储能可能在一两年内便能快速的发展起来,即使没有政策的支持,在未来3-5年间,大家的项目成本能够算过来账的时候,也能实现储能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