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广州市驻兴宁市扶贫工作组获悉,2019年全对口帮扶兴宁市13个镇35条省定贫困村财政资金累计投入11104万元,社会帮扶资金2040.64万元,撬动资金2868.35万元,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已建成资产性项目67个,其中光伏发电项目33个,基本实现村村有光伏。
35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率99.62%
工作组进一步完善发展“集中与分散结合”、“短期与长期结合”、“扶贫与扶能结合”的生产模式,确保稳定增收,增强造血功能。截至2019年12月,天河区帮扶兴宁市13个镇35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617户4725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974户3676人,脱贫4707人,脱贫率99.62%。35个贫困村34个退出序列,占97.14%。已脱贫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收入稳定在1万元以上。
据悉,工作组鼓励和支持务工脱贫,转移就业1740人。同时,工作组建成资产性项目67个,每年收入10%以上,其中包括光伏发电项目33个,装机3814.61kw,基本实现村村有光伏。
另外,工作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和在家务农劳动力的生产自救,引进产业化组织50个,带动或吸纳有意愿在家劳动的贫困户781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3个,建设优质高效生态农业项目27个,农产品加工项目13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8个。
首创“农光互补”、室内立体控温种植
驻兴宁工作组根据兴宁山区地少人多,集约困难的现实,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推动集约发展,开创了兴宁市农业史上的两个创新。
其中之一是首创农光互补模式:天河区引导投入241万元入股金绿公司第三期肉鸽养殖建设,建设约6000平方米10个鸽棚,饲养肉鸽2万对,预计每年产出40万只,预期年收益7%。同时,在金鸽养殖棚顶加盖光伏太阳能发电设施,该举为兴宁市有史以来的首创,一举两得。该项目已通过发改部门的立项批文,有9个村和金绿公司确立养殖合作关系,2个村参加了光伏项目,项目能为省定贫困村村集体及贫困户家庭带来长期稳定高效的收益。
第二个则是首创室内立体控温种植。工作组引导新圩镇大村村四季美公司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起占地1000平方米的厂房,室内多层式立体种植名贵的黑皮鸡枞菌、赤松茸、木耳等食用菌,进行控温、控光、控湿、控风管理,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实现不间断供应,向农业的工业化迈出了里程碑的一步,并实现循环绿色发展。此外,工作组还引导帮助四季美公司创办土鸡养殖基地,用传统五谷饲养具有儿时味道的土鸡和五黑鸡,适度规模发展,满足市场对儿时乡愁味道的需求。
连接天河、兴宁,开拓消费扶贫新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广州帮扶兴宁44个村消费扶贫约1000万元。在传统帮扶消费的基础上,驻兴宁工作组着重引导扶贫农特产品对接城市消费市场,并牵线搭桥,打造平台,取得显著成效,提振了当地农业企业发展的信心。
一方面,工作组创立了“点对点”直销模式,发挥天河区位及地理优势,大力招引商,全方位挖掘、引进知名公司企业参于消费扶贫,其中邀请爱心企业广州金点物业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直接到村考察调研,帮助贫困户销售品质优良的农特产品,大力实施点对点消费扶贫,现已购买贫困户土蜂蜜2000斤,为贫困户带来直接收入达6万元。同时,发挥企业行业优势,协调社区服务平台销售贫困村农产品,引导贫困村、户与相关公司直接对接,签订产销合作框架协议,丰富销售手段,积极推销扶贫农特产品,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开创消费扶贫工作新局面。
另一方面,工作组建立了“点菜式”合作模式。消费者根据自身要求随意搭配心仪的农特产品,由公司或企业负责包装的设计及制作,在保证农特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产品的美观性,在工作组的引导下,火烈鸟企业大胆尝试,设计制作了一款农家土蜂蜜和优质茶叶搭配的礼品装产品,首期推出200份,其中土蜂蜜和茶叶均来自帮扶的省定贫困村,为贫困户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另一方面工作组春节前引导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将农特产品组合成菜单式供区属单位工会选购,直接供应给干部职工,该举能带来一定的市场效应,并为企业和贫困户带来长期稳定的合作效益。
原标题:天河对口兴宁精准扶贫基本实现村村有光伏
责任编辑: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