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单晶PREC连续17周降价后,多晶电池片随之而来,也开启了暴跌模式。
据PVInfolink数据,多晶电池片三周跌去12%,近期价格在3.3元人民币以下,已跌破成本线。换算每瓦价格低于人民币0.72元/瓦,叠加后续多晶需求可能难有起色,业内多晶产线已经陆续转回生产单晶,或干脆关停。在此情况下,仍有厂家在持续抛售库存,价格还在继续下探。
从6月底开始,单晶PERC电池片便开始了一轮猛烈而迅速的价格下滑。时至今日已连续降价17周,目前为止主流均价每瓦0.93元人民币,价格已经见底。
国家能源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光伏新增装机呈现断崖式下跌,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装机15.99GW,而2018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装机为34.54GW,跌幅明显。
其中,2019年第三季度的装机以分布式光伏为主,其中户用分布式光伏贡献了较大的增量,原因在于初始投资成本大幅下降(6-7元/W降至3.5-4元/W)。
今年5月,能源局曾公布风电及光伏平价项目通知,总装机规模20.76GW,其中光伏项目容量为14.78GW。由于竞价项目集中在下半年释放,光伏成本下降速度并未达到预期。两个月前业内人士曾对能见表态:大家都在等明年单晶硅组件大降价,等组件降低到1.65元/W再开工建设。
可以预见,随着光伏产业链端价格持续下跌,光伏大概率会更多的走向民用。而对于平价竞价项目来说,市场需求正在转向,在现有价格水平下,企业将面临更多选择。
一去不复的暴利时代
作为光伏晶硅产业链最重要的原料,多晶硅一直处于产业前端。回顾近十年来多晶硅的价格演变,可以说,当前电池片的价格下跌是之前多晶硅行业高利润的必然结果。
2003年,德国EEG法案出台,多晶硅的需求水涨船高。早期千吨产能投资需要7-10亿元,由此,多晶硅产能落后于行业需求,导致2004年后多晶硅料紧缺,价格也一路上涨,最高时一度突破400美元/kg。
2007年,是我国多晶硅规模化生产的元年,当年国内在建项目达到2万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多晶硅价格暴跌。2009年,国发38号文将多晶硅列为产能过剩行业,限制了国内多晶硅的扩产。
此后,全球经济回暖,对多晶硅需求逐渐放缓,2011年多晶硅经历了又一轮的跌价高潮,由年初的70美元/kg跌至年底近30美元/kg。2012年,美国韩国欧盟对中国进行多晶硅料低价倾销,年底价格跌至15美元/kg。
2014-2016年,对海外多晶硅的双反,使国内多晶硅加快了技改步伐,成本大幅度下降。到2018年,国内新建产能达15万吨,多晶硅实现了进口替代。之后,全球多晶硅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多晶硅生产企业在2018-2019期间迎来了一波产能释放高峰。
而在应用端电池片环节,从1950年代初至1980年,光伏市场仅有单晶电池产品。1980年后,多晶电池凭借低成本的经济效益,份额逐年提高,在2011-2015 年间,多晶产品市占率一度达到80%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虽然没有形成电池片寡头厂商,但一线二线的梯队现象已十分明显,且一线企业的电池品质确实足够优秀,保障了一线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品质溢价。价格猛烈下跌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自身扩张速度过快,市场需求增速赶不上产能增速而导致的过剩现象。
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
实际上,在不断加速的产业竞争中,单多晶的拉锯战一直在持续。随着不同技术路线的成本效率差异加大,单晶价格的倒逼也使得多晶电池片价格在挑战中节节败退。
2015年起,长晶成本快速下降,金刚线切片技术得到率先应用,单晶迅速缩小了与多晶的成本差距,因此单晶硅片完全掌握竞争优势,开始扩大份额。2017年,中国领跑者计划单晶产品优先,一路开启了国内单晶市场的火爆行情。
效率方面,多晶电池比单晶片能量转换效率低 1%~2%,这是单晶硅片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在新电池技术在单晶硅片上成功应用后,单多晶电池的效率差距被拉开到 2.5个百分点左右,这使得单晶硅片的竞争优势更加突出。
在市场应用中,据业内人士测算,同等品质的组件单位面积的封装成本相差无几,甚至单晶电池得益于更高的功率使得单瓦封装成本比多晶电池平低0.1元。这意味着,在组件环节,0.9元的多晶电池和1元的单晶PERC电池片等价。
业内专家认为,考虑组件端0.15元/W的合理价差,封装环节0.1元/W的成本差异,多晶电池片与单晶电池片的合理价差约为0.25元/W。参考目前单晶电池片0.9~0.95元/W的售价,反推多晶则应为0.65~0.7元/W。
同时,由于此前单晶PERC连续17周的降价,单多晶价差已不足0.15元/W,投资商开始转向选购单晶组件,造成近期多晶需求减弱,也为多晶电池片的价格暴跌添了一把火。
综合来看,一方面,多晶电池面临长晶环节成本优势被蚕食,另一方面,效率差距的劣势也被不断放大。伴随着此前PERC电池片价格下跌进入到平静阶段,使得原本在产业链中议价环节较弱的电池片环节价格差距越发明显。
根据 ITRPV的数据,从需求端看,未来晶硅市场的增量将以单晶为主。但实际上,决定单多晶市场发展地位的本质是二者之间的性价比。如今,我国光伏产业正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在此轮产业链价格急剧暴跌的背后,究竟是一团混乱还是走向正轨,只能等待市场最终的检验。
责任编辑:肖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