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业务为主的隆基正式踏足光伏产业,专注于单晶硅片业务。据了解,在单晶硅片制造环节有两个重点:一是单晶生长,二是切割。为降低单晶硅片生产成本,提高硅片生产效率,隆基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在短短7年内,先后大力推广了两种行业沿用至今的创新技术,让单晶硅片不再打上昂贵的标签。
“和半导体行业相同,此前光伏行业广泛运用的是CZ技术,早期面临拉速低、单位产出低的问题。为此,隆基提出了RCZ生长工艺,大大提高了拉速,单位产出随之提升,成本也随之降低。”王英歌告诉记者。
在切割环节,为减少耗材、大幅降低硅片不良率,隆基审时度势,首先确定了产线从砂线切割向金刚线切割全面转换,站在了产业的前端。
2016年,隆基推出Hi-MO1,引领行业进入单晶PERC时代;2017年,隆基推出Hi-MO2,引领行业进入双面产品商业化时代;2018年,隆基再升级,推出Hi-MO3,助力组件功率大大提升。
“其实,做技术有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快速地跟进、模仿,但这绝不是隆基的选择。”王英歌对记者说,“在技术方面,隆基一直是行业的引领者,从历史上看,隆基的每一项新技术、新产品几乎都是行业的风向标。”
追求更高的转换效率
“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单晶太阳能发电解决方案”——一直以来,隆基的目标从未改变。
今年6月,在第十三届(2019)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暨论坛(SNEC)上,隆基携新品M6硅片和Hi-MO4组件亮相。
据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营销总监王梦松介绍,相较于158.75尺寸硅片,M6在输出功率上有8.8%的提升。Hi-MO4则采用了新一代PERC技术,组件正面效率高达22.5%。
“在6月发布时,Hi-MO4的功率还是420瓦起,如今Hi-MO4的功率已经可以达到440瓦,最高功率达450瓦。”王梦松说,“目前,Hi-MO4的意向订单已超过2吉瓦,今年第三季度起将来迎规模化生产。”
经历三年攻坚,隆基于今年8月推出针对于光伏分布式市场的Hi-MOX组件。该组件融合了叠瓦工艺技术和高效PERC,实现了高效率与低衰减,正面转化效率达到20%,组件功率达到350瓦(60型)。
“未来,单晶PERC电池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王梦松表示,“目前,我们产线上的电池转换效率是22.5%,预计2021年量产效率可达23.5%。长期来看,单晶PERC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4%很有希望。”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8月28日,隆基股份市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在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背后,是隆基对于高效产品的不断攻关和对先进技术的不懈追求。
据透露,截至2018年底,隆基股份近5年研发投入累计达34.55亿元,成为全球在研发投入上最多的光伏制造企业。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正向循环。”王英歌说,“通过技术方面的暂时领先,保证产品的领先优势,保持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用利润反哺公司的技术研发。”
隆基如何看待光伏产业在技术上的发展趋势?
“未来3年内,PERC技术仍是主流。更长远的未来,PERC技术还可以和其他新兴技术叠加。希望到我退休的时候,组件转换效率可以突破35%,甚至40%。”王梦松笑谈。
虽然PERC技术在2-3年内仍是市场主流,但隆基对创新技术的追求并没有止步。王梦松告诉记者,对于异质结、Top-con等技术,隆基都有相应的研究投入和技术储备。未来究竟哪种技术路线会成为宠儿,还需市场检验。
责任编辑:肖舟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2月29日,正在进行的2024第十九届中国(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山东)新能源与储能应用博览会上,隆基正式发布首款基于HPBC技术的双玻组件——Hi-MO X6双玻耐湿热光伏组件。该组件主要应用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光伏应用场景,是水泥屋顶、光伏车棚、阳光房等分布式屋顶的更优选择。至此,隆基在分布式场景已经形成Hi-MO X6、Hi-MO X6防积灰组件、Hi-MO X6双玻耐湿热组件的系列“家族”产品,可以有效满足国内大部分分布式场景对光伏电站可靠性的要求。
隆基绿能光伏电站双玻耐湿热组件2月22日上午,市委书记李理会见隆基绿能公司总裁李振国一行,双方就重大项目建设、深化务实合作等事宜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
李振国隆基绿能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近日,隆基绿能与江苏科技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三方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制造出高柔韧性、高功率重量比的晶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成果以“Flexible silicon solar cells with high power-to-weight ratios”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Nature》(自然)上。
隆基绿能异质结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