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马丁·格林教授被誉为“太阳能之父”。他领导的超高效光光伏研究中心,研制出了世界上效能最高的硅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其培养的人才也成为世界各国光伏产业的风云人物。
马丁·格林埋首科研,极少参与企业的运营。但在2012年,他成为江苏日托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这是他首次,直至今日也是唯一一次在一家企业担任此职务。马丁·格林说,当日托光伏创始人张凤鸣发出邀请时,他欣然同意。“张凤鸣”三个字便是他决定加盟这家光伏领域的创业公司一起奋斗的唯一原因!
积蓄创业的力量
四川人张凤鸣从小就是个喜欢钻研和探索的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从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澳大利亚纽卡斯大学读博,专业是固体物理。毕业后他进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研究中心做研究员,彼时,马丁·格林教授是该中心的负责人。张凤鸣在马丁教授的引领下,入了光伏研究的大门,从此便深深爱上了这一领域。“让更多人享用绿色环保的太阳能”,成为研究中心的共同理想和愿景。
1999年,应科技部和团中央等部门的联合邀请,张凤鸣和四十多位海外青年材料专家回国考察。此行让不少青年科学家兴奋不已:短短几年时间,国内高速快速延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创业氛围愈发浓厚。大巴在高速上飞驰时,张凤鸣便决定将来回国发展。
1999年底,南京大学第一次面向海外招聘教授,张凤鸣获悉消息立刻投送简历。经过严格选拔,2000年他拿到了南大正教授的聘书,那年他才刚满35岁。
正与校方商议何时回国入职时,光伏研究中心的另一位同事“撺掇”他一起回国创业。“光伏的需求在中国,光伏的未来也在中国。教书以后还有机会,有了实践再去教育学生岂不更有针对性?”看着世界各地陆续兴起的光伏热,张凤鸣心动了,他以首席科学家兼研发中心主任的身份随同事一起创业。这家公司的名字叫无锡尚德。
无锡尚德成为全球最大太阳能面板制造商尚是后话,起步阶段的艰难,张凤鸣记忆犹新。在他的主持下,一年的时间,公司的第一条生产线和研发中心便建立起来。看到企业走上正轨,张凤鸣觉得自己是时候离去了。“光伏在国内会有大发展,届时最需要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2002年4月,张凤鸣离开尚德赴南大上任。从几十万的年薪到几千块钱的月薪,张凤鸣无怨无悔。“任何时候,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都是技术,而做科研又是我的最爱。”在与张凤鸣聊天中记者感觉,张凤鸣身上有着商界人士少有的安宁与稳重,这一特质在他以后的创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光伏行业的起起落落,创业风云人物的辉煌与没落,张凤鸣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是有了技术有了钱,就可以把企业做好的,做好一个企业需要的东西太多太多。”他有时甚至庆幸自己急流勇退,没有迷失在行业的狂欢中。“让更多人享用绿色环保的太阳能”的理想还在,张凤鸣的创业梦还在,他在等待一个时机。
中标“领跑者”
2004年起,张凤鸣陆续在2家大型光伏企业担任高管,“小试牛刀”。“那时我已发现,各家做的产品严重同质化,行业门槛太低,这个行业就算再赚钱,也不会有持续性;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差异化技术。”2012年,在行业的低谷,张凤鸣带领团队扎根南京,再次踏上创业之路。“开工没有回头箭。”张凤鸣团队确定了“创新取胜”的理念,立志以具有突破性技术的光伏产品在市场中搏击出一片蓝海。
“技术进步谁都想,但一是重大进步的确非常难,二是很多企业觉得没必要,现有的够用了。”张凤鸣决定创业的那年正是光伏行业的转折点,严峻的市场和政策环境让依靠低质、雷同产品生存的大批企业倒闭。行业呼唤革命性技术的出现。
但研发跳跃式、突破性、差异化的技术谈何容易。创业之初,日托光伏团队瞄准的便是光伏行业的珠穆朗玛峰——MWT背接触电池和组件技术背接触技术。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光伏的转化效率和稳定性。但数年间,许多大型企业投入重金研发该技术都已失败告终,日托光伏能做到吗?张凤鸣明白,创业存在失败的可能,但如果不能放手一搏,日托的发展不会有未来,中国光伏产业无法立足于世界。在他的号召下,团队开启向“珠峰”的攀登。
首先面临的是材料问题。新技术需要一些特殊的封装材料,但这些材料市面上无法买到,只能独立开发。研发成本价格不菲,八字没有一撇的技术,有企业愿意携手吗?此时,数年来间结识的朋友,此时表达出对张凤鸣团队的信任,成为日托光伏的合作伙伴。
“有那么多朋友的支持,让我在创业中并不孤单。”张凤鸣说,2012年到2015年,日托光伏一分钱的销售额没有,张凤鸣两年没拿一分钱工资,公司全力搞研发。在团队和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新技术研发成功。该技术让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提高0.4%以上,相同规格比常规组件功率高7%以上。日托光伏也成为全球首家实现MWT背接触电池和组件技术背接触技术的企业。
宝剑出炉,正等待一个属于它的机会。
2015年,国家能源局联合有关部门实施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并建设领跑基地,通过市场支持和试验示范,加速技术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和推广。2015年,该计划在山西大同建立了100万千瓦的首个领跑基地,光伏电站所用光伏板公开招标,并网、土地、政策等问题提前帮企业办好,对产品要求只有一条:最好的技术,最高的转化率,最稳定持久的运行。
几乎所有的光伏巨头都参与了此次竞争,但谁也没想到,名不见经传的日托光伏成为极少数的中标企业之一。直至今天,日托光伏的产品仍然是大同领跑者基地的同类产品中效率最高的。到2018年,领跑者计划中日托光伏都保持了最高的中标率,日托的产品始终保持着高效稳定的运行。
用“太阳”支撑理想
薄而轻的板子由菱形、六边形等格式图案拼接成,无主栅线的设计让表面看起来更加美观、光滑——这是记者光伏研发基地看到的该公司生产的光伏组件。
这块神奇的组件能够名动天下,除了美观,更因为它的科技含量。张凤鸣介绍,使用无主栅和背接触电极技术,光伏板银浆的耗量减低,遮光减少了3%-4%,无论是单晶还是多晶电池,效率都能提升了0.4%-0.6%,稳定性大大增强,酷热环境下有着更高的功率输出。
技术是立身之本,在精研技术的路上,日托从未停歇。16年至今,日托不断打磨技术,2018年,公司又研发出全新一代柔性高效背接触组件,功率更高,更薄、更轻、更柔韧,安装也更加便捷。
独一无二的技术让各路资本伸来橄榄枝。最终,无锡市一家国有投资集团与日托牵手成功,注资十多个亿,为日托的未来插上了翅膀。
张凤鸣介绍,日托光伏正形成以无锡为总部,南京、徐州、无锡五个生产研发基地共同发力的格局。日托光伏的销售额最近几年几乎每年翻番,今年的目标是销售额在15到17个亿左右。
因为日托独一无二的轻量化光伏组件技术以及可定制化图形,张凤鸣对于日托的未来已经有了更多设想。“在无数光伏人的努力下,现在光伏电价已经不需要补贴了,未来如果所有的墙面、屋顶都可以铺设光伏,这可以产生多大的效益,减少多少污染呀。”张凤鸣说,日托光伏英文名字是“sunport”,取“sun”和“support”之意,他相信无处不在的光伏将支撑起创业团队的这个理想。
责任编辑: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