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光伏特许权招标,明确1.0928元/kWh上网电价,到2019年第一批平价上网项目信息发布,十年时间,中国光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国能源变革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令世界为之惊叹。
曾几何时,中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只能做一些加工业务。如今,我们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基地,也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市场。在领跑者项目的带动下,光伏产品效率显著提升,各种新型技术路线层出不穷,百花齐放。
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平。这是难忘的十年,也是奋斗的十年,胜利的十年。作为光伏人,我们在为自己感到骄傲的同时,也要铭记最早的光伏从业人员,是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后来者避免了很多错误,也让中国光伏产业始终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去往基地的路上,笔者拍了一张照片。
这是真正的戈壁,一望无垠,漫无边际。唐代诗人许棠在《边城晚望》中写道:广漠杳无穷,孤城四面空。应该说是非常真实了。
十年前,国内首批光伏项目施工人员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面对光伏组件、逆变器等“新鲜事物”,边干边学,建成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其中付出的艰辛、耗费的心血,可以想象。
据悉,2009年时,国内光伏产业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主要企业的产品都出口到海外,特许权项目供货存在一定压力。国投敦煌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季健翔介绍说,10MW特许权项目投资约1.6亿元,最大的支出自然是组件采购。由于他们提前与英利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在组件供应方面没有太大问题,进度较快,2010年4月完成全容量并网。
隔壁的中广核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据《中外能源》报道,最初中广核选择了一家江西企业,要求对方在2010年1月18日到4月10日分5期向敦煌项目发出10MW组件,但合同履行期间,供应商突然提出更换原材料、降低质量要求的方案。无奈之下,中广核只得改用英利组件,成本从9元/W上升到10元/W,实际总投资高达2.13亿元。到2010年4月19日,才有首个1MW方阵实现并网,9月份完成全部组件安装工作,10月27日正式并网发电。
逆变器方面,两家企业都采用了阳光电源的500kW集中式产品。季健翔表示,当时也有一些海外品牌希望合作,但他们最终选择了阳光电源。“事实证明,阳光电源能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品牌,是有道理的。”他透露,10年来,阳光电源逆变器一直稳定运行,多数逆变器除正常维护外,没做过任何维修,这是极其难得的。
与组件相比,逆变器在初始投资中的占比相对较小,但它是整个光伏系统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出现故障,对发电量的影响非常大,这也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当被问到采购价格时,季健翔笑着说,当时一台500kW逆变器要近百万元,现在可能已经降到1/10左右了。“毕竟行业在进步嘛,我们当时设计的是12.8年收回成本,现在新建项目已经明显缩短。”同时他指出,自2015年5月以来,特许权项目不存在限电,可以充分利用西北地区的光照资源。“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该项目发电小时数最高可超过1700h,累计发电超1.42亿度,我们的收益有了保障。”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对2009年的中国光伏产业来说,敦煌特许权招标项目绝对是摸着石头过河。曾就职于中广核太阳能公司的王野表示,最早的时候,国内没有大型地面电站的建设标准,设计也没有相应规范,他们只能从火电、水电、风电等领域吸取经验,同时推动光伏电站相关标准建设。2011年到2012年,王野几乎每两周都要参加一个标准的审核会。
对施工企业而言,最大的困难在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道路、水、电没有一个是畅通的。季健翔介绍,当时戈壁滩上没有通公路,设备运输存在严重困难,生活上更有着诸多不便。为了完成“2009年底前开始发电”的要求,施工团队冒着严寒,加班加点,终于在2009年12月30日实现首个1MW方阵并入甘肃电网的目标。
有了第一批项目的经验,光伏产业后续发展极为迅速,产品价格快速下降,施工速度大幅提升,上网电价逐步下降。目前一个10MW光伏电站的施工周期可能不超过1个月,部分项目电价已经与燃煤发电标杆电价持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广核、国投电力等先行者的不懈努力。
对制造企业而言,敦煌项目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启发。以逆变器为例,当时的防护等级只有IP21,无法抵御戈壁滩的风沙和雨水侵袭,需要单独建设逆变器房。如今,IP65已经成为逆变器标配,部分先进产品短时间泡在水中不会对性能造成影响。同时,逆变器体积明显缩小,将逆变、升压集合成系统解决方案,为业主和设计院提供了很多便利。(见下图)
青海格尔木500MW领跑者项目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戈壁滩上的尝试到老百姓屋顶的标配,无数光伏人为此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虽然有些人已经离开光伏产业,但我们依然要向各位先驱、前辈致敬。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国投电力首个1MW方阵并网时起,季健翔就驻扎在敦煌,经历了项目建设、二期扩建和后期运维的完整过程。他满怀深情地表示,要带领电站运维团队一起,把新能源产业基地打造成敦煌的地方名片,让更多人了解光伏的益处,用上绿色低碳的清洁电力。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主管部门、电网公司和光伏全产业链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才能实现。好在,经过多年努力,光伏发电已经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在电力装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并在部分地区实现平价上网。得益于储能等技术的持续发展,光伏的电网友好性逐渐改善,其应用范围和规模都将实现新的突破。
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从2009年至今,敦煌已经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光伏发电也成了当地居民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如新能源基地冒出的点点绿草,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变化才最值得我们敬畏。
展望未来,随着光伏度电成本持续下降,行业前景可谓一片光明。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光伏人已经准备好了。
参考资料:
[1]任东明,陶冶,赵永强,胡润青,秦世平.甘肃敦煌10MW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存在问题分析[J].中外能源,2011,16(3):31-34
[2]王野:在“PAT2019年爱光伏一生一世,十年特许权,阳光平价路”论坛上的演讲。
责任编辑:肖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