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还在路上的太阳能技术企业
一家可能在未来称得上伟大的太阳能应用公司
汉能,一直都是光伏行业话题与争议最多的公司。拥护者坚信李河君会带领汉能建立起万亿级光伏帝国,反对者则认为汉能不切实际,引以为傲的薄膜技术不够成熟,撑不起李河君的雄心。
常常有人问:汉能到底怎么样?这样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抛开为人熟知的汉能辉煌与低谷不谈,在笔者这样一个冷眼旁观汉能近十年的光伏媒体人眼中:如同硬币的两面,汉能,有着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孔。
踌躇满志,口无遮拦的是它;毕力躬行,为行业开天劈地的也是它。
只单独看任何一面,都是不够的。
第一张面孔
太阳能技术企业汉能
矛与盾
2012年,北京国贸三期。
在这座当时北京最高的建筑中,李河君召开了汉能收购Q-cells子公司Solibro的发布会。这也是笔者第一次听他的演讲,有指点江山,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雄心勃勃,自信,极富感染力和煽动力,笔者听得目瞪口呆,与身边友人感慨:一将功成万骨枯。
但这也是笔者对汉能存在质疑的开端。原德国Q-cells子公司的Solibro主攻铜铟镓硒(CIGS)薄膜,在现场被描述得无与伦比。
但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在之前汉能也同样满怀热情的在讴歌非晶硅薄膜技术,认为未来薄膜将终结晶硅天下,取而代之。
那么,汉能一开始用了大量“笔墨”讴歌的技术,坚称的颠覆是对的吗?对于技术的把握是否准确?到底是非晶硅,还是CIGS?
笔者当时很担心,即使薄膜真的取代晶硅成为光伏主流,这样一个对技术把握不够的汉能到底会成为先驱还是先烈?
鲜花着锦,孤独角斗
虽然受到外界诸多质疑,但这时的汉能仍旧风光无限。
也在同年,欧瑞康宣布将光伏薄膜业务部门出售给东京电子,结束了光伏之旅。笔者对当时欧瑞康的光伏事业部总裁说:“无论如何,你们是英雄。”
从早期的晶硅薄膜之争,到后来单多晶之争,再到PERC、HIT和常规组件的竞争,以及发展越来越细分的PERC等先进技术的竞争,决定技术是否走得通的,有时候是技术本身,有时候则取决于供应链。
相比另外一家以并购为主的同行,欧瑞康真的在光伏技术上花了功夫,打败它的,是另外一段的数千家晶硅产业链。
晶硅产业从2004年起,发电成本下降了95%以上,可谓神速。汉能也是如欧瑞康这样与神一般的中国光伏产业链竞争的“角力者”。
圣经故事中,雅各在与天使摔跤后,获名“以色列”,意为“与神角力者”,但大腿被天使摸了一下,落下了残疾。而汉能这些年走得磕磕绊绊,其实也是“参照物”——晶硅系产业链跑得太快了。
“资本游戏”背后的“真金白银”
很快,李河君的头衔成了中国首富。2015年5月以前,港股和A股进入了闭眼赚钱的牛市,汉能的股票也在过去的12个月涨幅超过了500%。汉能在资本市场造就了神话,晶硅一派谈及汉能,却仍然嗤之以鼻,认为其是在纯玩资本。
笔者对汉能的担忧也达到了顶点。在各种报道中,汉能的口碑是两极分化的,一派视其为救世主,另一派指出汉能的市场教育成本高,产品大规模应用鲜有案例。而笔者更怕的,还是那句“一将功成万骨枯”。
2015年初,光伏业刚刚从低谷中爬起,早期光伏产业的疯狂无序,和第二次光伏寒冬对于技术的影响,使笔者有一定的“反智 ”情绪,对于新技术内心非常抵触。
但这时一位友人告诉我,其实汉能每年真的拿出几十亿的“真金白银”做研发。这让笔者感到很吃惊,也开始重新审视汉能。按理,李河君手握被誉为“印钞机”的金安桥水电站,原本可以过着衣食无忧、富甲天下的幸福生活,可为什么还要到处奔波,站在风口浪尖上过苦日子?
我们仍然停留在只以成败定输赢的时代。
笔者这些年一直在采访光伏企业的各位大佬,发现至少在光伏产业,将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家,几乎都是有“诗和远方”的。当钱成为一个数字的时候,企业家们往往会寻求一个更昂贵的东西——理想。
李河君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汉能的事业才刚刚起步,汉能的梦想是像苹果、微软在美国,三星在韩国一样,成为中国的名片。”他说,“挣大钱的秘诀在于为理想而干事,当你为理想干事的时候,挣大钱的目的就是为了干大事,干大事的目的是帮助更多的人。”而坐拥金安桥水电站的李河君,虽然也曾有过每个人都有的膨胀期,但并不是如有些外界描写的那般纯玩资本游戏。因为逻辑上根本行不通。到了李这个级别,或追求权势、或追求名望,或是为了理想,但无论如何,单纯的钱早已不在第一序列。
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
距离2015年5月20日股价闪崩整整四年后,2019年5月19日晚间,汉能公布了法院会议及股东特别大会关于私有化方案的表决结果,这显然是有意挑选的日子。目前股东方面已聘请中国顾问已展开就A股市场上市的尽职审查,预计有关上市重组步骤将于计划完成后六个月内完成。
汉能一位高管将其称为“涅槃重生”,“我不知道李主席这几年顶着多大的压力。”他谈起李河君,“但他始终很温和,非常乐观。”这位高管认为汉能在这几年中更加务实,也迎来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2019年6月11日9:00,汉能薄膜发电香港联交所撤回上市地位,“0566.HK”这个代码,正式与汉能薄膜发电绝缘。6月12日,汉能在北京总部召开答谢会,创始人、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对在私有化过程中直至过去四年中,对汉能给予理解、支持和帮助的股东、合作伙伴、员工们,致以发自内心的感谢和感恩。
从2015年“520”到2019年6月12日,整整1484天,汉能经历了长达四年的巨大转折。这四年间,汉能变得低调,但也更加务实。
这四年里,汉能薄膜的核心技术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持续提升
Solibro玻璃基 CIGS组件量产冠军转换效率达到18.72%。
MiaSolé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的转换效率达到20.56%
美国汉能Alta Devices的单结砷化镓电池效率于2018年11月经过德国Fraunhofer-ISE测试达到29.1%,量产效率达到25.1%。
全线薄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累计专利申请超过10200件。
在薄膜领域,汉能花了七年真正走在了前列。至此,笔者在最初对于汉能无法消化技术的担忧已经排除。
摆在汉能眼前的,仍然是如何通过一己之力,挑战全球通力协作下快速发展的,中国在全球的最强领域——晶硅光伏。
而汉能作为一个光伏组件企业的故事也暂到这里,过程跌宕起伏,前路仍旧漫漫。
另一张面孔
太阳能应用企业汉能
但汉能还有另外一副面孔,如果把汉能作为一个太阳能应用公司来看的话。
2013年,中国光伏市场启动,许多企业就开始寻求分布式光伏开拓办法,但习惯了一个订单数十MW,金额动辄过亿的“大项目”,光伏企业对B2C市场纷纷挠头。其实不只是企业,就连能源局给分布式光伏定的每度4毛2的补贴,都没有把渠道成本考虑进去。
2016年,随着光伏成本不断下降,户用光伏开始兴起,光伏企业开始像做电商那样招代理,做渠道,然后他们碰到一个问题:去哪里找又懂光伏又懂做渠道的人才?
汉能。
那段时间,几乎每家做户用光伏市场的企业都从汉能招揽过人才,而这些人才是汉能从消费电子、快消品领域一点一点“攒”出来的。
汉能的那句“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也让全国人民了解了太阳能,从客观上,整个光伏行业都是受益者。
与汉能非常高调且充满争议的薄膜技术相比,汉能却在应用市场极为务实。从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建筑、太阳能发电伞、太阳能发电纸、移动电源,再到汉瓦,汉能对任何太阳能的应用形式都感兴趣。“赋能”是现在最时髦的概念,汉能是业内走在最前面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给万物“赋能”。
他们甚至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城市改造计划,与一些城市在商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笔者之前也曾与其高管探讨过:“其实没必要过分强调晶硅或薄膜,从应用的角度,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的。”
或许未来光伏全面平价迎来大发展时代后,汉能也会成为晶硅企业的重要甲方,两个阵营的合作已经开始了,这真的富有戏剧性。
节点
有趣的是,包括晶硅系在内的几乎所有光伏企业都认为未来是薄膜的天下。“只不过那可能是几十年后。”
但真的有那么久吗?笔者认为这个时间可能比想象的要短。
由于被许多根本不了解光伏行业的人士认为产业完全依靠补贴发展,所以大部分的光伏人都在非常努力地死抠成本,从而陷入一个怪圈:那就是过分的看重光伏发电成本,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其它的因素。例如如何与电网更好的配合,以及如何发挥光伏经济性之外的功能性。
除了发电和节能减排之外,光伏其它功能性的开发有望提前光伏普及的速度。如汉能的汉瓦,可以同时做建筑材料,中信博等企业开始用光伏为建材建设新能源厂房,光伏治理沙漠、给农村带去现代农业,通威的现代光伏渔业养殖……这些功能性的开发都会给光伏带来额外的增值,从而推动进程的加快。
但这比我们现在习惯的光伏产业难得多。我们现在的产业虽然跨界融合已经开始,但大多数时候仍然是针对电力进行,传递到消费者一端的仍然是电力本身,而对于汉能这样在光伏应用领域的探索型企业而言,要改变的,是这个世界的消费习惯。
回归
6月12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总裁袁亚彬在答谢会上,正式宣布登陆A股“三步走”路线图,预计年内完成资产重组及引入战略投资者工作。第一批汉能独立股东在活动现场收到了特殊目的公司(SPV)股票。
来自各界近300名嘉宾见证了这一汉能发展史上的重大时刻。从汉能提出私有化方案,并获得香港监管机构批准发布,在股东特别大会上获得压倒性高票通过,历时230天的私有化努力,汉能回A全面加速。
根据汉能私有化方案,汉能薄膜所有独立股东此前持有的汉能薄膜发电股份,将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被兑换为SPV股票。A股上市完成后,独立股东将通过SPV公司持有A股上市公司股份,实现股份价值解封兑现。袁亚彬在发言中介绍:“已有几十家金融投资机构看好汉能回A。目前,国内上市合作顾问团队已开始进场工作,重组和股改完成后,将吸引一些与汉能业务有协同效应的企业和有实力的金融投资机构作为战略股东。之后将展开上市辅导,提交上市申报材料等工作,这些工作预计年内能够完成。科创板和主板都在我们的考虑之中。”
在答谢会上,李河君感慨颇多,用了大量篇幅感谢各界、员工、家人的理解支持,甚至感谢了对手和敌人。“这让汉能在逆境中顽强的抗争和成长,同时也让汉能反思自己的问题与不足。”他表示汉能会用行动证明各界的选择,以业绩回报信任。
而随后,李河君则再次显露了他的性格,引用了成吉思汗的名言:“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他表示,“汉能人崇尚日拱一卒,每天每人解决一个问题,拼起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公司。”
这很李河君。无论你之前对其观感如何,仍然不得不佩服他“历尽千帆,不堕青云”。
或许,当太阳能应用风口来临之际,就是汉能伟大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