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团队
2018年底,广州地铁十四号线一期等开通。目前,广州地铁拥有15条(段)线路,里程达478公里,实现区区通地铁。这背后,是由一支善于攻坚的队伍———广州地铁建设事业总部完成的。近年来,建设总部获得“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广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地铁施工工地上,地铁工程师们一般会戏称自己是“攻城狮”,因为施工中需要不断攻克各种难题。
广州地铁十四号线一期工程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巨大。线路全长54 .4公里,其中有38 .7公里与新广从路重叠,施工占道需要交通疏解。为尽量不影响市民出行,施工场地要最大限度地缩小,这就导致工程施工难度和工程安全管理难度增大。
女“攻城狮”
负责的工程获詹天佑大奖
而在复杂施工环境中,带领团队出色完成十四号线一期土建工程建设任务的,是建设总部的一名“女将”———莫暖娇。
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先后参加过广州多条地铁线路的建设,是名副其实的“老地铁”了。最厉害的是,她曾经负责的广州地铁二号线北部冷站、越秀公园至广州火车站区间明挖段土建工程,获得了“中国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多变的地质条件、复杂的周边环境,每一个细节都在挑战着智慧和耐性。“把方便更多地留给市民,困难就留给我们自己克服吧”,莫暖娇这样告诉她的团队成员。
为了安全施工,十四号线一期建设的5年时间,莫暖娇的足迹遍布了每个工点的每个角落。爬上二十多米高的支架、下几十米深的基坑,不停地在广从路上穿梭、在高架线路上检查,她早已习以为常。
十四号线一期高架段分为节段拼装与现浇部分,现浇梁支架采用碗口架,高架标准段为40米一孔,4孔为一联,一次性搭设一联支架。支架整体看看来密密麻麻,但在心细如发的莫暖娇眼里,任何瑕疵都会放大出来。她曾说,密集的杆件拼装,关系着整联现浇梁的质量安全,监理、施工都要严格把关。
对待工作,她都是冲锋在前。面对上跨京港澳高速的难题,她凝聚团队的智慧,通过“三角挂篮施工+支架现浇”工艺,做到了“不让一粒沙子掉下去”,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面对地下的挑战,十四号线首次应用双刃式滚刀,有效破解了复杂地层的挑战。
十四号线开通以后,莫暖娇又投入了已经动工的五号线东延段和七号线二期工程建设中,大家总是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电力使者”:
带领团队填补行业空白
电,是地铁列车行驶和地铁车站设备运转的生命动力,在以往的地铁线路中,都会专门建设“变电所”等电力设施,为地铁运营提供电力支持。十四号线一期、二十一号线增城广场至镇龙西段,和以往有些不一样———广州地铁首个高架光伏系统在十四号成功落户。广州地铁建设总部机电工程师罗洋,就是其中重要的推动者。
近年来,广州地铁在积极贯彻“绿色建设地铁、建设绿色地铁”理念,经过罗洋和他的团队不懈努力,十四号线一期新和站、钟落潭站,二十一号线山田站、朱村站、金坑站、长平站,光伏发电陆续建成投入使用。而装机容量为200千瓦的十四号线新和站,早在2017年12月1日便已启用光伏发电。根据实测,该车站光伏电站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省标准煤约53 .8吨,并可大幅度减少排放温室效应性气体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光伏系统对于节能环保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要建成这么一套复杂的系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新兴环保举措,光伏系统如何应用到地铁系统,起到比传统供电模式更优的作用,在当时还是空白。
在无经验可循又无案例可鉴的情况下,罗洋和他的团队踏上了“技术攻关之路”。他们翻阅了国内外大量关于光伏发电的相关文献和技术资料,和技术专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结合广州地铁的实际,探索十四号线、二十一号线自己的光伏系统。终于,在近100天黑夜颠倒的“煎熬”过后,他们制定出了一套符合广州地铁十四、二十一号线特点的光伏系统施工方案。
自2005年加入广州地铁以来,罗洋的忙碌就几乎没有停过。从四号线到十四号线、二十一号线,14年间,他参与了十多条地铁线的建设,除了一号线和二号线,其余的每条地铁线都有他的一份贡献。“过去两年里,我手机里的‘每日步数记录’,基本都在15000步以上。”罗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