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照片上看,Energiehotel Kultiviert(田耕能源酒店)是那种最常见的德国乡村酒店:楼高三层,红色斜坡屋顶,白墙和深色实木的拼接显得大方朴素。楼内客房面积普遍不大、榉木家具的设计也是简洁风格。
但是,旅游网站Booking却给了这家酒店一句特别的推荐语——“生态友好”。原因在于,酒店的电力完全有其所在小镇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所供给。大堂外的广场上,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深受游客欢迎。另外,酒店本身也是低能耗建筑,其墙体和窗户的设计总都能发挥节能的效果。
生态友好的不仅是酒店,还有酒店所在的小镇维尔德波尔茨里德(Wildpoldsried),它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靠近阿尔卑斯山,面积21.34平方公里,人口仅2500人。
从1997年起,这个小镇开始投资建设可再生能源。20年后的2017年,全镇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设施生产的电能达到4300万千瓦时,而当地居民交通、生活所需的全部电能仅为620万千瓦时,也就是说,能源生产量相当于消费量的7倍。
小镇的电力在满足自发自用的基础上,还会卖给附近的电网。小镇副镇长君特·穆格雷(Günter Mögele)曾在2016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全镇售电费用一项的收益就达到600万欧元,平均每人2400欧元(约合人民币24000元)。
事实上,类似Wildpoldsried这样的小镇,在德国比比皆是。
在德国的大小媒体上,Wildpoldsried更常见的称呼是“德国能源村”,而不是新能源小镇。在德国,很少能听到“新能源小镇”这个概念,但“能源小镇”却经常被提及或用到。
和中国的概念有所不同,德国的能源小镇主要是指致力于将其供能系统向可再生能源系统转型的地方,这里既可以指大城市,也可以指小村庄。小镇首先需要制定一个“综合能源与气候保护规划”,并且要将规划中制定的措施一步一步落实。
“综合能源与气候保护规划”的目标,是为小镇未来的可再生能源扩建及能效提升制定一个中长期的目标,并且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制定实施路径以及具体的措施。这些目标和措施,应该成为地方政府决策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并且有助于降低相应的投资风险。
从2008年起,德国联邦环境部通过“地方气候保护指导意见”项目支持城市综合能源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截止到2017年底,“地方气候保护指导意见”项目已经在3000个小镇支持了超过12500个项目,总补贴额达到了5.6亿欧元。其中包括超过2000个“综合能源规划制定”项目,以及超过940个“综合能源规划实施”项目。
除了概念不同,德国小镇和中国的“新能源小镇”还有两个较大的区别:
首先是目标。
德国的能源小镇主要都聚焦在能源系统本身,例如怎样优化现有能源系统,实现成本优化等。中国的新能源小镇一般在规划初期就会同时兼顾产业,比如一些小镇会提出集科研创新、高端智造、商务办公、会议会展、旅游休闲于一体。
这是中国小镇的一个优势,即从规划初期就考虑到了所有层面。在德国,小镇由新能源起步,后来也会开发出各种其他功能。比如Wildpoldsried,小镇官方网站上的两个二级标题,一是小镇介绍、二是酒店介绍。这说明,生态旅游和会展已经成为这里的产业之一。
第二是初衷。
在德国,小镇建设的驱动力来自气候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Wildpoldsried建设的初衷,是因为这里的居民希望远离核电,让所处的地域更绿色,给自己和子孙后代建立一块安身立命的空间。与之相比,国内小镇建设的目的多是从产业出发,比如以产业转型升级、吸引投资为驱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小镇会兼顾考虑环境优化和绿色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