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突破130GW,约占全球光伏装机3/10,卡位全球能源变革制高点,由规模发展向高效发展转变成为行业迫切任务。而智能光伏显然是顶层规划的“路线图”,2018年4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光伏产业的深度融合,力争到2020年,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光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实际上,早在2012年龙头光伏企业便围绕智能光伏创新技术展开了研发与应用。“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青海,青海光伏看黄河”。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河水电)董事长谢小平介绍,从电子级多晶硅到组件制造,从系统设计到电站建设运维,黄河水电覆盖光伏全产业链。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光伏发电运营商,将创新思路反馈到产业链各环节,倒逼推动光伏产业相应环节的技术发展和质量提升,黄河水电可谓必然担当。就智能光伏,2013年黄河水电便“牵手”华为,正式开启智能光伏之路,双方联合创新中心的众多巨大成果于5月25日在青海西宁全球首发。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谢小平
“1GW的光伏电站占地约18平方公里,包含400万块组件、16万直流支路、2万台逆变器、1000台箱变,设备数量大,且每天产生的数据更是多达11亿个,后期运维任务艰巨。”黄河水电首席专家庞秀岚道出了大型地面电站业主的普遍“痛点”。她指出,光伏电站系统故障的事故高发地在于直流侧,特别是汇流箱熔丝故障,考虑到集中式逆变器无法避免直流侧汇流箱以及故障影响较大,在格尔木二期100MW电站中,黄河水电首次试验应用了华为4MW组串逆变器,这是组串逆变器在国内大型地面电站的首次应用。
格尔木二期电站的运行数据显示,组串逆变器发电量较传统逆变器提升约2%。基于此验证,在格尔木三期200MW电站中,开始规模化应用组串逆变器。”庞秀岚介绍。这一结果在全球最大的共和百兆瓦户外实证基地(以下简称实证基地)得到进一步证实,该实证基地总装机123MW,包含了45种类型规格的组件、21种类型规格的逆变器、17种型式的支架、12种设计类型和95种设备和材料,目前正在建设实施新的储能试验区。其中,在逆变器对比区,对无故障子针发电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组串式>集散式>集中式,故障率对比:组串式<集散式<集中。与此同时,智能组串逆变器还具备设计布置灵活、运维便捷的优势。
共和百兆瓦户外实证基地
2016年,黄河水电与华为等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进一步挖掘智能光伏先进技术:包括PLC电力载波,应用业绩超1GW,速率比RS485高16倍,每兆瓦电缆及敷设费用可节省0.28万;行业内首次在光伏电站中应用 4G LTE无线专用网络;跟踪系统与组串逆变器融合应用,每MW供电系统、通信系统投资可分别节约0.74万元、0.48万元;智能IV诊断,在实证基地、格尔木等项目成功应用超300MW,可远程一键启动两日在线完成100MW电站的全量组串检测;智能EL检测应用,逆变器反灌电流、自动化图像分析,较传统方案效率提升30倍;跟踪支架+双面组件+逆变器融合应用,相比固定支架+单面发电量提升22%;智能管理系统,单兆瓦运维成本节省2.87万元等。每年50+全球投资方、EPC等到黄河水电参观学习这些创新的技术和成果,智能光伏从黄河走向了世界。
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许映童
从部件级到系统级,从生态链到全智能生态,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许映童宣布智能光伏生态再一次全新“升级”:
1
智能IV诊断2.0,自动识别地面电站、分布式、扶贫等不同电站场景,匹配相应算法,每秒采集100串数据,20分钟完成百兆瓦电站诊断,并精确判断故障类型,自动生成专业检测报告。
2
智能EL检测,智能光伏控制器集成逆向控制模块,一键启动EL模式,每小时可获取200块组件EL图像,检查效率提升50倍以上。
3
智能光伏数字化发电系统, 实现智能逆变器与双面组件、跟踪支架的最优配搭,让每一块组件均实现高效发电。
随着能源转型阶段由集中式转向分散式并逐步进入数字化阶段,智能光伏成为更多电站业主的首选,特别是即将展开的应用领跑者和技术领跑者项目。IHS Markit全球首席分析师Sam Wilkinson介绍,2017年组串式逆变器出货量首超集中式,不仅在于其高发电量、高可靠性及易维护,而且改变了传统EPC的工作方式。
当然,光伏平价上网进入倒计时阶段,各类高效先进技术“百花齐放”,黄河公司和华为表示,未来将联合更多先进企业、高校、研究院创新共赢,领跑智能光伏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