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绿色产业,深耕环保+新能源。2017年12月公司进行战略调整,剥离传统房地产业务,聚焦光伏新能源和生态环保业务,打造综合化业务服务平台,提供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多种清洁能源发配售一体化智慧能源运营服务等一揽子绿色发展解决方案。2017年,公司新能源业务实现收入54.35亿元,同比增长148.36%,营收占比达66.84%,为目前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环保收入8.03亿元,营收占比9.88%,发展迅猛。
光伏运营快速扩张,工程承包渐具规模。公司大力拓展光伏电站建设、运营等新能源业务,拥有雄厚的资金和专业的开发团队。如若第二次非公开发行顺利完成,公司通过两次非公开发行募集的光伏电站开发可利用的自有资本金将达143.5亿元,有望支撑超过4GW的光伏电站开发。截至2017年底,公司并网的光伏电站规模超过1GW,累计完成约5GW的光伏电站项目备案,未来光伏发电业务收入将逐步释放,贡献明显的利润增量。工程总包方面,估计2017年总的光伏电站工程承包项目规模接近1GW,为当前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
生态环保全面布局,综合平台逐渐成型:近年来公司围绕环保新能源综合服务产业链进行一系列布局,2017年收购星景生态进军生态环保行业、投资赣西危废处置项目年处理规模14.6万吨,生态环保业现已覆盖生态修复、流域治理、水处理和危废处理四大业务板块。目前公司在手PPP项目和协议金额超过220亿元,2018年仅一季度就签订PPP项目约72.41亿元,增长迅猛,全年有望完成250亿元的订单签订。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1.35、1.35、1.67元,同比分别增长231.8%、0.3%、23.5%(2019年业绩增速下滑主要由于2018年剥离地产业务获得较高的非经常性投资收益),对应PE分别为9.9、9.8、8.0倍。考虑新能源及环保行业前景向好,公司光伏运营及环保业务都将迎来快速发展,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风险。当前工商业分布式是否纳入指标管理存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新增装机不及预期,进而影响公司光伏电站工程总包以及原本规划开发的分布式项目。(2)补贴发放不及时风险。目前第七批新能源补贴目录迟迟未公布,整体来看光伏项目从投运到拿到补贴的时限延长,公司去年及今年投运的光伏项目纳入补贴目录及拿到补贴可能需要漫长的等待过程,一定程度影响公司现金流和可持续开发能力。(3)PPP项目建设进度低于预期风险。2017年底,受PPP清理影响,部分银行对PPP项目贷款审批趋严,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公司PPP项目建设进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公司未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