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以电为中心、电网为平台的现代能源系统特征更为明显。电源结构低碳化转型速度日益加快,电网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需求侧资源与储能在系统运行中的角色愈加重要,源-网-荷-储协调优化使电力系统对清洁能源的接纳能力更强,有力推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
在各类转型措施实施力度相对平衡的常规转型情景和电气化水平更快提升的电气化加速情景下,国网能源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基于自主开发的能源需求预测模型、多区域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调规划模型和多区域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调生产模拟模型,对中国电力中长期发展趋势形成九大判断。
电力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电力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饱和时点相比于能源需求延后10-15年,2050年电力需求将在当前水平基础上翻番,人均电力消费达到8800-10300千瓦时。工业部门用电占比逐步下降,2050年仍是最主要的电力消费部门,建筑部门用电占比快速提高。
图1 电力需求增长
图2 电力需求增长的部门结构
电源装机容量保持持续增长
2050年之前电源装机将持续增长,常规转型情景与电气化加速情景下,2030年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8.7亿、36.3亿千瓦,2050年装机容量分别达到44.3亿、57.5亿千瓦。增量部分以清洁能源为主,电源结构逐步优化。
图3 常规转型情景下各类电源装机容量变化
图4 电气化加速情景下各类电源装机容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