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能光伏行业,有这么一个规律:谁拥有了更高的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的技术,谁就拥有了未来。
但有一家公司却独辟蹊径,致力于单晶产品的成本降低,并最终在新一轮的光伏产业景气周期中成就一段传奇,这就是西安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今天我就来谈谈这家传奇,以及传奇之后会是怎样的未来。
一
隆基创始人叫李振国,成立于2000年,为什么把公司取名“隆基”,是有一段轶闻。
1986年9月,李振国考入兰州大学物理系,当时他与钟宝申(现西安隆基董事长)等几名年轻人一起在兰州大学校长江隆基的石像下立誓,如果将来创办企业,一定秉承校长治学的精神,取名“隆基”。
于是就有了今日的西安隆基与沈阳隆基,区别是沈阳隆基是做磁技术,西安隆基是做光伏产业。正是有着这种薪火相传的理想主义情怀,隆基又在发展过程中聚集了一批兰大人,成了“兰大帮”。
企业的发展无非是人聚与财聚,人聚则企业聚,企业聚则财聚,隆基的发展也佐证了这一点。
2000年成立的隆基在起初一直是小打小闹,直到2004年德国颁布的《上网电价法》,极大的推动了欧洲光伏产业的发展,光伏产业很快迎来了第一轮景气周期。
这也给光伏产业天生打上了政策推动的烙印。在04年之前,光伏产业一直是单晶的天下,但由于单晶的技术成本当时远高于多晶,低成本的多晶在产能需求旺盛时更容易投产,使得在第一轮的造富过程中,多晶顺势称王。
隆基当时作为早期单晶技术的推动方,在产业发生剧烈变化时也备受煎熬。
对于接下来技术路线的选择也不免左右摇摆。直至2006年钟宝申的加入,李振国等管理层进行了半年的研究讨论,主要集中于两个问题,一是光伏产业的本质是什么,二是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
“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行业的本质是平价上网,而能够实现平价上网的技术路线就是单晶;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则是,未来光伏行业一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李振国说。
所谓充分竞争的行业就是说光伏产业并不是高大上的高科技企业,而是依靠成本、质量取胜的扎扎实实的制造业。
我想,正是有着这一深刻的对行业未来趋势与格局的把握,才使得隆基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埋头于自己的“单晶”事业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任行业潮起潮落,始终致力于单晶技术的效率提升和低成本的推动。
苦心人天不负,随着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出现,产业发展进入了隆基所预言的充分竞争的红海阶段。
最终在2012到2013年的光伏产业寒潮中,早有准备的隆基股份逆势而上,在13年单晶硅片出货量达到全球第一。
但彼时依旧是多晶的天下。实际上从硅片角度讲,单晶由于颗粒大、电子复合频率低,一般功率会高于多晶。因此,只要成本端单晶综合成本低于多晶时,一定会是单晶的天下。隆基为了推动单晶成本的下降,开始从“非硅成本”着手。
比如把生产基地选在低电价的宁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研发水平,提升成品率;然后自己采购、设计定制化的智能生产线,提高效率,减少折旧;并且率先投入金刚线切割工艺的使用。下图是隆基股份近5年的研发投入。
截止2016年底,隆基硅片产品非硅成本已较2012年下降67%,60片P型PERC单晶电池组件最高功率已达到316.6W。
拥有400余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同时建立了以西安为基地的硅材料研发中心和以泰州为中心的电池研究中心、组件设计中心,隆基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单晶硅料的龙头老大。
二
2014年前,公司在材料领域取得领先后,却苦于无法说服下游电池、组件厂商相信单晶电池性价比将要超越多晶电池的趋势。李振国甚至到厂家,用小黑板一笔一笔的算账来说服他们,但要让已经投入巨大产能的企业放弃多晶路线谈何容易!
加上隆基也逐渐感觉到仅凭硅料领域的领先无法成就更大的事业,遂决定甩开膀子自己干!
于是隆基通过收购和新设方式成立了以乐叶为平台的单晶电池、组件业务单元,开始迅速向下游的单晶电池和组件延伸,引领行业快速向单晶方向发展。